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3—1226
【介紹】:
宋潼川人,字伯昌,號浩齋。楊知章子。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累官通判成都府。寧宗朝因入對論事遭忌,自請補外,為成都提刑,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于云山書院,與諸生敷陳《四書》大義。有《浩齋退稿》。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楊子謨(一一五三——一二二六),字伯昌,號浩齋,潼川府(治今四川三臺)人。淳熙八年進士,歷綿州廣安軍教授,通判成都府。召赴行在,除尚書吏部郎中,遷軍器監(jiān)。除大理少卿,主管右治獄。累請補外,除直華文閣、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兼提舉常平等事,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尋奉祠,講學云山書院。除秘閣修撰致仕。寶慶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浩齋退稿》四十卷。見魏了翁《中大夫秘閣修撰致仕楊公墓志銘》(《鶴山集》卷七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善之。光宗紹熙元年進士。累官吏部侍郎。寧宗嘉定中,為四川制置使,勛名甚著。致政歸,會郡守被殺,朝廷遣將屠城,子述力陳民冤,乃止。
全宋詩聶子述,字善之,號定齋,南城(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士。寧宗開禧中知瑞金縣。累官吏部侍郎。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出為四川制置使(《宋史》卷四○)。有《定齋集》,已佚。事見清同治《南城縣志》卷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七一○聶子述,字善之,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治詩賦,中紹熙元年進士。嘉定六年除秘書丞,遷著作郎。七年,以工部侍郎為將作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十二年為利州路安撫使,移任四川制置使。寶慶初以吏部侍郎兼修國史。晚年以宣奉大夫知贛州。著有文集十卷,號《定齋集》。見《宋會要輯稿》禮三○之八三、崇儒七之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九,《隱居通議》卷二三,《宋史》卷三九、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7—?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明輔,號荊溪。少從陳耆卿、葉適學。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官至湖南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
全宋詩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臨海(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淳祐二年(一二四二)除淮東提舉,四年除秘書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五年為兩浙轉運判官(《咸淳臨安志》卷五○)。八年以江南兩路轉運判官兼權隆興府。官至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一二五六)因忤史嵩之罷。有《荊溪集》,已佚,今存《荊溪林下偶談》四卷?!?a target='_blank'>宋元學案》卷五五、民國《臨??h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八六三吳子良,字明輔,號荊溪,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幼從陳耆卿學,長登葉適之門。舉寶慶二年進士,淳祐中為朝散大夫、直敷文閣、江南西路轉運判官,兼權隆興府,遷湖南轉運使、太府少卿。寶祐四年,以忤史嵩之罷職,尋卒。著有《荊溪集》、《荊溪林下偶談》(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宋史翼》卷二九,《宋元學案補遺》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2—1266
【介紹】:
宋越州馀姚人,字元實。理宗紹定五年進士。為吳江主簿,日詣學宮與諸生講論義理。知金壇縣,嚴保伍,厘經(jīng)界,結義役,賑流民,興學校。累遷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獄,擊貪舉廉。移江東提刑。度宗時,兼知臨安府,以言罷。起知婺州卒。
全宋詩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屬浙江)人。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士,調吳縣主簿。歷滁州教授,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遷安撫使(《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臨安府,尋罷。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黃氏日抄》卷九六、《安撫顯謨少卿孫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孫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實,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紹定五年進士,調吳縣主簿,辟淮東總領所中酒庫,知金壇縣。通判慶元府,主管浙東鹽事。為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開慶初,為浙西提舉常平,擢浙東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東提刑。度宗即位,進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臨安府,罷。起知婺州。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見黃震《孫公行狀》(《黃氏日鈔》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65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存叟。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學于魏了翁。曾助李心傳修纂《四朝會要》和《中興四朝國史》,擢史館檢閱。入對,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陳備邊三策。累擢權工部侍郎。被丁大全等誣劾,降官。后復官,又為賈似道所忌,出知溫州。后復入,擢權禮部尚書,請罷公田。度宗立,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清忠。有《存齋集》等。
全宋詩牟子才,字存叟,號存齋,井研(今屬四川)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調洪雅尉,監(jiān)成都府榷茶司賣引所。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以軍器少監(jiān)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崇政殿說書(《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度宗即位,進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有《存齋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一、明嘉靖《洪雅縣志》卷二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七六九八牟子才,(?——一二六五),字存叟,一字節(jié)叟,號存齋,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學于魏了翁、楊子謨、虞剛簡、李方子等人。登嘉定十六年進士第,調洪雅尉,辟四川幕僚。李心傳修《四朝會要》、《中興四朝國史》,辟檢閱文字、史館檢閱。史嵩之獨相,出通判吉州,轉衢州。入為國子監(jiān)主簿兼史館校勘,遷太常博士。歷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權禮部郎官,遷軍器少監(jiān)、兼直舍人院,升兼侍講。擢起居郎、權兵部侍郎,升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遇事直言敢諫,無所回避。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有惠政,召入對,權工部侍郎。賈似道入相,進寶章閣待制、知溫州,以禮部侍郎召,兼侍讀。擢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給事中,升修國史、實錄院修撰。度宗在東宮,雅敬子才,言必稱先生。即位,授翰林學士、知制誥,進端明殿學士,尋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咸淳元年卒。所著有《存齋集》、內外制、《四朝史稿》、奏議、經(jīng)筵講義口義、《故事四尚》、《易編》、《春秋輪輻》等。《宋史》卷四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何子舉(?~一二六六),字師尹,號寬居,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仕至樞密院都承旨,出知贛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謚文直。事見《魯齋集》卷一二《跋寬居帖》、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八。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何子舉,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淳祐七年自太學登進士。寶祐、開慶間累官軍器大監(jiān)、兼左司郎官,知贛州。景定四年,以吳潛黨謫,押歸本貫居住。見《黃氏日鈔》卷九六,《宋季三朝政要》卷二、三,《宋史全文》卷三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強學。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起州縣,累遷至兵部侍郎,擢待制。理宗寶祐間帥廣東,有政績。度宗咸淳中以華文閣待制知慶元府。后守本官致仕。卒謚清惠。
全宋詩謝子強,字強學,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三)。累遷太府丞,出知嘉興府。入為秘書監(jiān)兼左諭德,復出知潭州、廣州、紹興府,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慶元府(《寶慶四明志》卷一)?!?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二二、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30—1518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梁石,號翠渠。成化五年進士。任廣德知州,以有善政,賜敕旌異。弘治初歷四川參政、右布政使。始與陳獻章友,而不以獻章主靜之說為然,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后可以窮理。有《書纂》、《翠渠類稿》。
明詩紀事·丙簽·卷六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己丑進士,授廣德知州。遷禮部郎中,出為撫州知府,改鎮(zhèn)遠,歷四川參政,擢布政使。有《翠渠摘稿》七卷。
《莆陽文獻》:梁石文章渾深雅健,有根底;詩格調高古;書初學晦翁,變?yōu)槠鎰拧?田按:梁石與陳白沙講學旨趣不合,晚與黃未軒修《興化府志》,持議亦抵牾,自號莆陽拗史。詩擬古音節(jié)極合,律絕亦饒風趣。
維基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自號蒙中子、白賁道人,晚號翠渠。福建莆田人。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早年隨朱煜、葉巒學習,后從吳時耕學習。景泰癸酉(1453年)鄉(xiāng)試,主司聶大年甚重之,置第二,后屢試不中。成化五年(1469年)成進士,成化七年(1471年),知廣德直隸州(今屬安徽),有善政,“為其州多溺女”,作《戒殺女歌》,朝廷賜敕旌異。歷官南京禮部郎中、撫州(今屬江西)知府。弘治初年,吏部王恕起為四川參政,后為四川右布政使。弘治十三年(1500年)致仕。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