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484—539 【介紹】: 南朝梁義興國山人,字子云。幼隨從蕭衍(梁武帝),甚見親賞。武帝普通中,為武威將軍。大通元年,自春至冬,與魏軍數(shù)十百戰(zhàn),斬獲略盡,魏人震恐。次年,魏北海王元顥來降,求立為魏主。慶之受命率七千人送顥北還。三年,轉(zhuǎn)戰(zhàn)至洛陽,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zhàn),所向無前。據(jù)洛二月余,以兵少受挫,慶之東返,以功除右衛(wèi)將軍,封永興縣侯。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卒謚武。全梁文·卷六十二
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人。從武帝舉義,為主書,除奉朝請,普通中為武威將軍。迎元法僧,還除宣猛將軍,文德主帥,轉(zhuǎn)東官直閣,賜爵關(guān)中侯。大通中為假節(jié)飆勇將軍。送元顥入魏,還除右衛(wèi)將軍,封永興縣侯,出為持節(jié)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中大通中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大同中進號仁威將軍,卒贈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謚曰武。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quán)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zhuǎn)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zhuǎn)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zhuǎn)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quán)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進士。神宗熙寧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與面奏事反復不一,貶知上元縣,累遷提舉兩浙常平。元豐二年,入為集賢校理,參與修定《說文》。哲宗元祐七年,歷秘書少監(jiān),迎伴遼使。以御下苛刻,為軍吏刃傷,出知濟州。紹圣二年,復入進秘書監(jiān)。三年,知明州。時人以其善交結(jié)要人子弟,稱為“衙內(nèi)鉆”。全宋詩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屬山西)人。未冠舉進士。后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貶知高郵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九)。于提舉兩浙常平時入對論字學,留為資善堂修定《說文》官。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衛(wèi)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滄州。五年,入為秘書少監(jiān)(《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濟州,再入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紹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卒于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進士第,王安石引入條例司。熙寧中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由司農(nóng)丞提舉兩浙常平。元豐初神宗與論字學,留為修定《說文》官,為禮部員外郎。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壽州、濟州。以太常少卿召,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結(jié)交要人子弟,有「衙內(nèi)鉆」之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67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黃實蔭入仕。徽宗大觀間,調(diào)相州儀曹。高宗紹興中,歷知臺州、池州,政尚中和。檢察六邑稅籍,唯青陽稅重,奏為蠲減,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議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黃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陽)。好謙曾孫。少從伯父實蔭為假承務(wù)郎。崇寧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訟冤于朝,由是知名。調(diào)相州儀曹。建炎中,版授汝陰令。紹興初,入監(jiān)左藏庫,權(quán)度支員外郎,擢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兼隨軍轉(zhuǎn)運副使。改知臺州、徙池州,有惠政。求歸,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縣。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見周必大《黃公子游墓志銘》(《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進士。警敏強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全宋詩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以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趙子潚(一一○一~一一六六),字清卿,號澹庵,太祖六世孫。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進士,調(diào)真州司法參軍,改衢州推官。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二十九年,知臨安府(《乾道臨安志》卷三)。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沿海制置使,歷知明州、福州、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事見《歷朝上虞詩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趙子潚(一一○二——一一六七),字清卿,秦康惠王后,令奧子。宣和六年進士,調(diào)儀真掾。為衢州推官,兼安撫司機密文書。歷州郡,除少監(jiān),升吏部郎中,任戶部郎、總領(lǐng)江淮軍馬錢糧。除直秘閣,江淮轉(zhuǎn)運副使。又直敷文閣,兩知臨安。尋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進龍圖閣,移鎮(zhèn)福州,又知泉州。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見胡銓《龍圖閣學士贈少傅趙公墓志銘》(《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30—1195 【介紹】: 宋慶元人,祖籍登州黃縣,字協(xié)恭。徐立之子。高宗紹興中以父任補將仕郎。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遷福建路提刑司檢法,審覆囚牘,駁正冤抑。累任大理官。孝宗乾道四年知無為軍,擢大理正。歷知揚州、臺州,所至有治績。官終廣東提刑。全宋文·卷五三九五
徐子寅(一一三○——一一九五),字協(xié)恭,先世登州黃縣(今山東黃縣)人,南渡后徙居慶元(今浙江寧波),立之子。紹興十年以恩補官,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改福建路檢法。隆興初除大理評事。乾道中擢大理丞,知無為軍,遷大理正,改知泰州,提舉淮東茶鹽常平措置官田。淳熙初除工部郎中,遷大理少卿,歷知揚、隨、臺三州,終廣東提刑。慶元元年卒,年六十六。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一《直秘閣廣東提刑徐公行狀》。
人物簡介
【生卒】:1141—1217 【介紹】: 宋亳州蒙城人,字畢老。高士林曾孫。初官烏程簿,疏河道三十二支通于太湖,復六朝時舊跡。歷真州判官,以疾致仕。寧宗開禧初起為大理司直,官至大宗丞兼度支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