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負青天
九萬鵬
九萬扶搖
北溟魚
九萬風
凌風翔
北溟鯤
南鵬
海鵬
鯤鵬變化
鵬翅
垂天鵬
大鵬飛
九萬摶
九霄鵬
扶搖力
摶風翼
化鯤
鯤化鵬
水擊三千里
三千擊浪
天池鵬
九萬摶風
鯤鵬化
鵬化
摩天翼
鯤鵬萬里
天池翼
變化鯤鵬
垂天鵬翼
大鵬擊水
擊水三千里
鳩鵬
九鯤
鯤鵬游
凌云翅
九萬鵬風
躡扶搖
適南海
天南翼
圖南羽翮
摶溟
北溟翼
蔽天鵬
沖天鵬翅
反溟極
奮北溟
化北魚
鯨鵬游
鳩鵬自樂
九萬欲摶空
九萬云霄路
鯤移鵬徙
溟翼
溟魚一息化天津
南溟風浪
噴浪溟鯤
鵬北海
如云長翮
騰鯤
摶垂翼
摶風起北溟
北極羈羽
海鳥遠天地
海遠到天池
化鵬
擊浪天地
九萬風鵬
鯤魚化鵬
南溟垂翼
鵬飛
鵬興
鵬遠天池
著鯤
壯志南溟
相關(guān)人物莊子
《莊子集釋》卷一上〈內(nèi)篇·逍遙游〉~2~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烏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挂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簡釋
九萬欲摶空:喻指志向或前程遠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三千初擊浪,九萬欲摶空。”
例句
三千初擊浪,九萬欲摶空。
北闕馳心極,南圖尚旅游。
鵬化四溟歸碧落,鶴棲三島接青霞。
大鵬矯翼翻云衢,嵩峰霽后凌天孤。
大鵬六月有閑意,仙鶴千年無躁容。
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滄溟。
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水理漩洑,鵬風翱翔。
仰笑鹍鵬輩,委身拂天波。
尚激摶溟勢,期君借北風。
漸飏摶扶勢,應(yīng)從橐龠功。
躡履三千皆后學(xué),摶風九萬即前程。
覆載我徒爭會得,大鵬飛尚未知寬。
鶯遷猶待銷冰日,鵬起還思動海風。
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茫茫九萬鵬,百雉且為樂。
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
浩蕩天池路,翱翔欲化鵬。
隼擊須當要,鵬摶莫問程。
三山巨鰲涌,萬里大鵬飛。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遐想魚鵬化,開襟九萬風。
才力似風鵬,誰能算升斗。
一朝南溟飛,彩翮不可親。
曾向黃河望沖激,大鵬飛起雪風吹。
三千初擊浪,九萬欲摶空。
五云高太甲,六月曠摶扶。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
正翮摶風超紫塞,立冬幾夜宿陽臺。
鶱騰坐可致,九萬起于斯。
歸來權(quán)可取,九萬一朝摶。
一魚吃了終無愧,鯤化為鵬也不難。
定知羽翼難隨鳳,卻喜波濤未化鯤。
搏鵬作臘巨鰲鲙,伸舒軼出元氣外。
方期全擁腫,豈望躡扶搖。
莫言向北千行雁,別有圖南六月鵬。
從此圖南路,青云步武間。
小鳥搶榆枋,大鵬激三千。
昔陪鹓鷺后,今望鹍鵬飛。
一朝鵬舉,萬里鸞翔。
鵬鹍誠未憶,誰謂凌風翔。
驥蹄初躡景,鵬翅欲摶扶。
海運同鹍化,風帆若鳥飛。
儻得隨鯤化,終能戾太虛。
龍臥人寧識,鵬摶鴳豈知。
去去圖南遠,微才幸不忘。
鯤海已知勞鶴使,螢窗不那夢霓旌。
誰謂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豈不見大鵬點翼蓋十洲,是何之物鳴啾啾。
在鳥終為鳳,為魚須化鯤。
螢光起腐草,云翼騰沉鯤。
龍攄回地軸,鯤化想天池。
圖南不可御,惆悵守薄暮。
北極有羈羽,南溟有沉鱗。川源浩浩隔,影響兩無因。風云十朝會,變化成一身。
海有吞舟鯨,鄧有垂天鵬。荀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
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鵬。
沖天鵬翅闊,報國劍铓寒。
未展從東駿,空戢圖南翼。
南圖終鎩翮,北上遽催轅。
我留安豹隱,君去學(xué)鵬摶。
心期南溟萬里外,出山幾遇光陰改。
莫下蓬山不回首,東風猶待重摶扶。
來年遂鵬化,一舉上瀛洲。
典故白發(fā)三千丈
白發(fā)千丈
愁千丈
三千丈發(fā)
《全唐詩》卷二百六十七〈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典故 梧桐雨
三千粉黛
花帶雨
百媚生
玉容寂寞
憑肩私語
梧桐秋雨
梧桐疏雨
歌長恨
帶雨梨花
驚破霓裳
云??M紆
梨花一枝春帶雨
梨花枝上雨
天長地久有時盡
洪都方士
梨花春帶雨
太液芙蓉未央柳
動地鼙鼓
海上仙山縹緲
金釵信
睡髻偏
一枝春雨
春雨帶梨花
恩澤初承
分釵半夜
合金鈿
回頭一笑千嬌媚
回廊私語
盟釵一股
綿綿此恨無盡期
一笑無顏色
粉淚梨花
股釵還一半
鈿盒偷傳
相關(guān)人物李隆基(唐玄宗)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青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云鬢花冠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芙蓉帳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承歡侍寢無閒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盡日君王聽不足】。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馀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六軍不發(fā)知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責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回首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棧紆登劍閣【云棧棧回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馬嵬坡下塵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宮葉滿階紅不掃【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秋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舊枕故衾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臨邛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恩】,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排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慌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樓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金闕兩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九華帳下夢魂驚】。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邐迤開【珠箔銀鉤邐迤開】【珠箔銀鉤迤邐開】【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含情凝涕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回頭下問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綿綿無盡期】。
典故蘇耽鶴
化鶴群
化鶴三千歲
蘇耽仙
白鶴迎蘇耽
送蘇耽
蘇耽化鶴
蘇君跡
避彈歸
鶴爪書
相關(guān)人物蘇耽
參考典故桔井
《太平廣記》卷十三〈神仙十三·蘇仙公〉~90~
蘇仙公者,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先生早喪所怙,鄉(xiāng)中以仁孝聞。宅在郡城東北,出入往來,不避燥濕。至于食物,不憚精粗。先生家貧,常自牧牛,與里中小兒,更日為牛郎。先生牧之,牛則徘徊側(cè)近,不驅(qū)自歸。余小兒牧牛,牛則四散,跨岡越險。諸兒問曰:「爾何術(shù)也?」先生曰:「非汝輩所知?!钩3艘宦?。先生常與母共食,母曰:「食無鲊,他日可往市買也?!瓜壬谑且泽绮屣堉?,攜錢而去,斯須即以鲊至。母食去(明鈔本去作未)畢,母曰:「何處買來?」對曰:「便縣市也?!鼓冈唬骸副憧h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徑險,往來遽至,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買鲊之時,見舅在市,與我語云,明日來此,請待舅至,以驗虛實?!鼓杆鞂捴?。明曉,舅果到。云昨見先生便縣市買鲊。母即驚駭,方知其神異。先生曾持一竹杖,時人謂曰:「蘇生竹杖,固是龍也?!箶?shù)歲之后,先生灑掃門庭,修飾墻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侶當降?!苟眄曋g,乃見天西北隅,紫云氤氳,有數(shù)十白鶴,飛翔其中,翩翩然降于蘇氏之門,皆化為少年,儀形端美,如十八九歲人,怡然輕舉。先生斂容逢迎,乃跪白母曰:「某受命當仙,被召有期,儀衛(wèi)已至,當違色養(yǎng),即便拜辭?!鼓缸託[欷。母曰:「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邊桔樹,可以代養(yǎng),井水一升,桔葉一枚,可療一人。兼封一匱留之,有所闕之,可以扣匱言之,所須當至,慎勿開也?!寡援吋闯鲩T,踟躕顧望,聳身入云,紫云捧足,眾鶴翱翔,遂升云漢而去。來年,果有疾疫,遠近悉求母療之,皆以水及桔葉,無不愈者。有所闕乏,即扣匱,所須即至。三年之后,母心疑,因即開之,見雙白鶴飛去。自后扣之。無復(fù)有應(yīng)。母年百馀歲,一旦無疾而終。鄉(xiāng)人共葬之,如世人之禮。葬后,忽見州東北牛脾山,紫云蓋上,有號哭之聲,咸知蘇君之神也。郡守鄉(xiāng)人,皆就山吊慰,但聞哭聲,不見其形。郡守鄉(xiāng)人,苦請相見,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容殊凡,若當露見,誠恐驚怪?!构陶埐灰?,即出半面,示一手,皆有細毛,異常人也。因請郡守鄉(xiāng)人曰:「遠勞見慰,途徑險阻,可從直路而還,不須回顧?!寡援叄匆姌騺儙X傍,直至郡城。行次,有一官吏輒回顧,遂失橋所,墮落江濱,乃見一赤龍于腳下,宛轉(zhuǎn)而去。先生哭處,有桂竹兩枝,無風自掃,其地恒凈。三年之后,無復(fù)哭聲,因見白馬常在嶺上,遂改牛脾山為白馬嶺。自后有白鶴來止郡城東北樓上,人或挾彈彈之,鶴以瓜攫樓板,似漆書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來歸,吾是蘇君彈何為?」至今修道之人,每至甲子日,焚香禮于仙公之故第也。
簡釋
橘井:喻孝事父母,或指仙丹妙藥。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攝彬州》:“彬州頗涼冷,橘井尚凄清?!?/p>
蘇耽宅:喻仙人居處。唐王昌齡《奉贈張荊州》:“王君飛舄仍未去,蘇耽宅中意遙緘。”
例句
借問迎來雙白鶴,已曾衡岳送蘇耽。
如何躡得蘇君跡,白日霓旌擁上天。
典故才大三千
三千李白詩
風月三千軸
相關(guān)人物李白
《歐陽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七〈贈王介甫〉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tài),綠綺塵埃試拂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樽酒盍留連。
典故強弩射潮
千弩射
射潮弩
三千水犀弩
弩注錢塘
錢王萬弩
錢王羽箭
長堤萬弩
潮頭萬弩
弩壯射潮
強弩千雕翎
萬弩橫江
萬弩射錢塘
犀弩三千
《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東南諸水下·浙江〉~2396~
浙江通大海,日受兩潮。梁開平中,錢武肅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門外。潮水晝夜沖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數(shù)百以射潮頭,又致禱胥山祠。既而潮避錢塘,東擊西陵,遂造竹器,積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蘇軾詩集》卷十〈八月十五看潮五絕〉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其五:「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span>
典故珠履三千
珠履三千客
三千履
趿珠履
真珠履
珠為履
履明珠
楚客豪華
春申客屨
珠成履
相關(guān)人物黃歇(春申君)
《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
趙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趙使欲夸楚,為檋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簡釋
珠履:喻幕僚生活奢華。唐劉言史《苦婦詞》:“蘭裙間珠履,食五處花筵?!?/p>
珠履客:喻指幕僚。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日座主幕》:“君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p>
例句
賓客無多少,出入皆珠履。
好客交珠履,華筵舞玉顏。
校尉勛望重,幕府才且賢。蘭裙間珠履,食玉處花筵。
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躡履三千皆后學(xué),摶風九萬即前程。
無因得靸真珠履,親從新侯定八蠻。
堂上三千珠履客,甕中百斛金陵春。
玉鉤掛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況為珠履客,即泊錦帆堤。
君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
未為珠履客,已見白頭翁。
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
珠履會中簫管思,白云歸處帝鄉(xiāng)遙。
珠履三千醉不歡,玉人猶苦夜冰寒。
共賀安人豐樂歲,幸陪珠履侍銀章。
黛蛾陳二八,珠履列三千。
借問高車與珠履,何如卑賤一書生。
長裾珠履颯輕塵,閒以琴書列上賓。
珊瑚筆架真珠履,曾和陳王幾首詩。
昨日隼旟辭闕下,今朝珠履在河中。
珠履行臺擁附蟬,外郎高步似神仙。
素車應(yīng)度洛,珠履更歸秦。
珠履三千侍玉除,宮花飄錦早鶯初。
鸚鵡才須歸紫禁,真珠履不稱清貧。
珠履迎佳客,金錢與莫愁。
珠履風流憶富春,三千鹓鷺讓精神。
珠履早曾從相府,玳簪今又別官筵。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3205~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jīng)術(shù),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詔拜以為郎,常在側(cè)侍中。
《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卷九〈大荒東經(jīng)·孽搖頵羝山與湯谷扶〉~354~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元·郝懿行云:「扶木當為榑木。」
《海內(nèi)十洲記》
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千丈,大二千馀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
典故 千年桃
王母不來
王母仙桃
種桃核
幾度桃實
千年桃熟
王母種桃
阿母種桃
海中桃熟
三千年一薦金盤
一熟一千年
一子千年見
華實三度
王母過漢家
王母過劉徹
著子三千歲
子三千熟
相關(guān)人物東方朔
漢武帝
《藝文類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桃〉~468~
漢武故事曰:東郡獻短人,呼東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謂上曰:西王母種桃,三千歲一為子。此兒不良也,已三過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與帝。帝留核著前,母問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種之?!鼓感υ唬骸复颂胰暌恢樱窍峦了惨?。」
《太平廣記》卷第三〈神仙三·漢武帝〉~4~
王母至也。……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床。帝跪拜問寒暄畢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設(shè)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谟杏?。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漢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謂帝曰:『七月七日我當暫來。』帝至日,埽宮內(nèi),然九華燈。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上乃施帷帳,燒兜末香,香,兜渠國所獻也,香如大豆,涂宮門,聞數(shù)百里;關(guān)中嘗大疫,死者相系,燒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無云,隱如雷聲,竟天紫色。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履玄瓊鳳文之?,青氣如云,有二青鳥如烏,夾侍母旁。下車,上迎拜,延母坐,請不死之藥。母曰:『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漿,其次藥有五云之漿風實云子玄霜絳雪,上握蘭園之金精,下摘圓丘之紫柰,帝滯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藥,未可致也?!灰虺鎏移呙叮缸脏⒍?,與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荒感υ唬骸捍颂胰暌恢樱窍峦了惨??!涣糁廖甯?wù)Z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肅然便去。東方朔于朱鳥牖中窺母,母謂帝曰:『此兒好作罪過,疏妄無賴,久被斥退,不得還天;然原心無惡,尋當?shù)眠€。帝善遇之?!荒讣热?,上惆悵良久。
例句
阿母蟠桃香未齊,漢皇骨葬秋山碧。
唯應(yīng)問王母,桃作幾時花。
仙翁遺竹杖,王母留桃核。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種仙桃。
王母不來方朔去,更須重見李夫人。
仙娥桂樹長自春,王母桃花未嘗落。
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
仙人張內(nèi)樂,王母獻宮桃。
未知王母千年熟,且共劉郎一笑同。
何時種桃核,幾度看桑田。
王母夭桃一度開,玉樓紅粉千回變。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開一樹桃。
王母摘桃海上還,感之西過聊問訊。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王母欲過劉徹家,飛瓊夜入云軿車。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種桃年。
其桃千年,始著花些。
《莊子》雜篇·卷十上《說劍》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馀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中〈不思議品〉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于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于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yīng)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于此眾生亦無所嬈。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38~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yè)者甚眾眾。
例句
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
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
何必三千徒,始壓戎馬氣。
《真誥》卷五〈甄命授〉
積功滿千,雖有過故,得仙。功滿三百,而過不足相補者,子仙。功滿二百者,孫仙。
《鐘呂傳道集》〈論煉形第十四〉
五液朝于下元,五氣朝于中元,三陽朝于上元。朝元既畢,功滿三千,或而鶴舞頂中,或而龍飛身內(nèi),但聞嘹亮樂聲,又睹仙花亂墜。紫庭盤桓,真香馥郁。三千功滿,不為塵世之人。一炷香消,已作蓬瀛之客,乃超凡入圣,而脫質(zhì)升仙也。
典故 三千士
食客三千
相關(guān)人物田文(孟嘗君)
魏無忌(信陵君)
黃歇(春申君)
《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2377~
公子(信陵君)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2359~
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
《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
趙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趙使欲夸楚,為檋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簡釋
三千客:指貴客盈門。宋范成大《次韻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賓筵舊壓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p>
例句
食恩三千士,一旦為豺狼。
若無三千客,誰道信陵君。
平原三千客,談笑盡豪英。
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誰。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報恩。
忝逐三千客,曾依數(shù)仞墻。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來錦繡衣。
從軍暮下三千客,聞禮庭中七十人。
三千客里寧無義,五百人中必有恩。
我為孟館三千客,君繼寧王五代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