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天,仙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仙壺
第 6 句因包含“濯纓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濯纓
第 7 句因包含“鳳笙,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笙
第 7 句因包含“弦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弦斷
第 6 句因包含“濯纓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濯纓
第 7 句因包含“鳳笙,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鳳笙
第 7 句因包含“弦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弦斷
觀勝臺次韻 清 · 樸來吾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尼溪集卷之十一游三洞錄
食后發(fā)行。君則及圣初兩君同行。至遮日巖。巖之長廣幾至百馀尺。而四方均齊。覆于水中。其色爛爛然可觀。狀如百幅練布連縫為遮日。故取而名之歟。石面刻遮日巖琴笛臺詠歌臺藏壺十一字。即嘉靖辛丑三月日所刻也。且溪邊平崖上。四面奇壁如列帳。故刻以錦帳巖。又有平巖刻以觀勝臺。皆同時所刻也。上舍吟四韻。余次曰。
宛在奇巖白面斜,空山秋日影婆娑。
天開錦石千年帳,地坼仙壺萬斛波。
觀勝豈無超臼意,詠歸時和濯纓歌。
鳳笙已遠瑤弦斷,寂寞空汀歲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