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句因包含“廊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廊廟
第 21 句因包含“前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前席
第 22 句因包含“綠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綠綺
第 25 句因包含“繞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繞梁
鼓琴 明末清初 · 河弘度
 出處:謙齋先生文集卷之二
漢光武(四字缺)二年大司空宋弘桓譚給事中。奏琴上前。上愛其繁聲。拂纓傾耳弘聞之。候出朝服□至。不與席而責(zé)讓甚至。乃弘之意。則欲忠正道導(dǎo)主。不欲令朝廷耽悅鄭聲。惜乎。才乏。不思人事君之意。不能以為邦之道輔其君。以臻至治。以興禮樂。放鄭聲樂韶舞。超漢德三代之表。乃徒以一小技。迷惑主聽。其受峻責(zé)宜矣。秉筆今日。不能無一惜而一嘆也。雖然不足更言。而薦人共貞之義。亦足為后世人臣者道也。乃序而賦之。其詞曰。
肅肅紫殿,穆穆威儀。
八彩斯黃,三尺桐絲。
宋公艴然,致桓子責(zé)讓
誠切于引君,豈繁聲之足尚。
笙鏞至治,際漢家再造。
威容德器,信宰相大度
身忽登于廊廟,務(wù)一心當(dāng)?shù)?/span>。
公輔之為職,在傍招乎俊乂。
君山近侍,擬艱大之共濟。
袞職之有輔,曾鼓琴是事。
格汝譚于前席,奏七弦綠綺。
從心高底,弦應(yīng)指而下上。
清韻繞梁,紛萬態(tài)千狀。
皇情愉于妙曲,自不覺其流蕩
切切理心,實嘈嘈悅耳。
何輔君德,徒玩心喪志。
于是不悅,奮大義而明責(zé)。
曰余之薦君給事,冀效職補闕。
陳善而閉邪,惟日日贊襄。
琴瑟不調(diào),必須改而更張
庶可興于積德,能以禮讓為國。
聲音笑貌豈以,知其德于聞樂。
大雅有言,羌不大聲與色。
胡為乎昧此,幾累君之大德。
難為聽啁哳,其奚奏于皇前。
不圖爾之為樂,至斯于而已焉。
謬舉之亦有,故吾所以責(zé)爾。
況彼琴之為物,禁私心之名耳。
涵養(yǎng)氣質(zhì)由是,薰陶德性以此。
何爾琴之不然,聲鄭衛(wèi)淪浹
辭既嚴(yán)而義直,譚之所以嘆服
當(dāng)時之國政,當(dāng)改弦易轍
群雄角逐,收馀緒于四七。
禮已崩而樂壤,須圣王之制作。
君臣莫及,如彼其功烈。
治所以不古,重為帝而嘆息
□以帝之明達(dá),□□佐而輔弼。
霸道更化,做民物于時雍。
弦已絕于難續(xù),差有取于宋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