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句因包含“方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寸
第 44 句因包含“冰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冰釋
指河為信 明末清初 · 河弘度
 出處:謙齋先生文集卷之二
塵山河之一洗,漢日月重明
三苗逆命,據(jù)一隅東京
赫怒而征之,胡指河而為矢。
大事之期建,寧小怨之可忌。
業(yè)赤帝重恢,人白水之有真。
一伐二伐止齊,四海九州悉臣。
八方之遂通,致四夷之咸賓。
天命歸仁,孰我武之敢當(dāng)。
赤眉之馀孽,盜弄兵于洛陽
豈無意于慈母,奈厥罪之貫盈。
憂疑方寸,故徘徊孤城。
倘先喻以大信,可不戰(zhàn)而來服。
朕命諄諄,俾自安反側(cè)。
一心而成誓,指河水旌信。
天下全力,朕不難殲殄。
無故殺人,固朕心之不忍。
先事以察機,能大覺乎始迷。
誅罰之有加,可官爵之保兮。
爾須體予至意,決江河乃疑志。
若謂予之不信,有如河兮在彼。
溫良語之丁寧,果彼兇之自格。
猶豫腹心,忽渙然冰釋。
不血而來降,信無前之偉績。
當(dāng)時奏功,實不外推信
恩渥當(dāng)罪,推赤心于將順。
竟拜鮪以平狄,又爵之以扶溝。
田橫舊章,信雍齒舊規(guī)。
全功臣終始,尤有光于先祖。
一時信義,綿四百之漢祚
王者大信,初不在乎為矢。
要以利而為盟,乃春秋之所恥。
漢帝區(qū)區(qū),與逆豎為誓。
況彼鮪之為賊,殺伯升同謀。
纖芥之小怨,是戕兄之大讎。
一賊臣之何有,置兄讎于相忘
光武所以得為兩漢賢主而止,不得三二帝而四三王也,重為帝而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