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甕乃江先世黃門公故物,用以焚字紙者,副憲公因之,至今猶存,蓋兩世諫草皆焚于是。朱山人鶴年為作圖
君家空堂四壁立,忽睹堂隅黝光動(dòng)。
短脰詰詘叩亦鳴,大腹彭亨鑒猶洞。
摩娑辨是百年物,看君雪涕談方縱。
為言兩世諫草焚,史稿蕉園差與共。
厥初岳岳黃門公,桓典立朝驄馬鞚。
戴冠無慚鐵柱望,問夜頻驚玉珂夢(mèng)。
尚書易象經(jīng)紛綸,封事居然陳古諷⑴。
旨哉斯言括萬有,深文小苛詎阿眾。
宣德當(dāng)思飲以醇,任重唯求厚其棟。
蒼鷹回眸絕凡睞,威鳳蜚聲無俗哢。
蕙鄉(xiāng)歸棹家具攜,青寺虛廊康瓠空。
一重公案托禪悅,幾載巾瓶隨梵誦(黃門公歸,以甕寄憫忠寺)。
憲臣世閥繼清風(fēng),驂服后先相縱送。
已薄功名思抗疏,豈有文章甘覆甕。
盈廷共數(shù)黯性贛,閱世方知賜言中。
炙手奚辭丞相嗔,冰山既倒憸人慟⑵。
青氈故物浦珠還,埏埴由來悟沖用。
矜異非關(guān)銀鏤賞,瑰奇何必琉璃貢。
文字緣深脈望魚,絲綸恩湛觚棱鳳。
銅臺(tái)藏墨未為珍,鐵限退毫安足重。
劫灰或許胡僧識(shí),窶藪徒令舍人痛。
楹書能讀嗟君賢,抱器長(zhǎng)存亮無恐。
癸彝乙鼎互焜耀,更誦清芬示群從。
子子孫孫永用之,瓦釜毋同五都鬨。
⑴ 黃門公入臺(tái)當(dāng)高廟初政,公上疏謂方今督撫明作有功之意多,惇大成裕之意少;損下益上之事多,損上益下之事少
⑵ 副憲公劾奏和珅家人劉全不法,見朱文正公所撰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