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1,分6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漢 兩漢樂府 一首魏晉 傅玄 217 - 278 一首南北朝 沈約 441 - 513 一首蕭衍 464 - 549 一首 鮑照 416 - 466 一首 隋 無名氏 一首唐 元稹 779 - 831 二首張祜 791 - 852 二首 李白 701 - 762 二首 杜甫 712 - 770 一首 白居易 772 - 846 二首 不詳 三首 盧照鄰 635 - 689 一首 崔道融 ? - 907 一首 張仲素 769 - 819 一首 王涯 765 - 839 一首 王貞白 一首 翁綬 一首 陶翰 一首 雍裕之 一首 宋 徐集孫 一首黃簡 一首 元 劉基 1311 - 1375 二首楊維楨 1296 - 1370 四首 | 一曰公無渡河。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其聲語其妻酈玉。酈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名曰箜篌引?!疱职?。宋樂志巾舞歌詩有公莫舞一篇。沈約謂琴操有公莫渡河曲。其聲所從來已久。樂錄非之曰:今三調(diào)中自有公無渡河。其聲哀切。首入瑟調(diào)。不容以瑟調(diào)雜于舞曲云。據(jù)此。公無渡河曲兼為瑟調(diào)曲。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當柰公何⑴。 ⑴ ○《初學記》十六?!栋滋肥?。樂府古題要解下作公無渡河?!稑犯娂范!段倪x》補遺三十四。廣《文選》十二?!对娂o》六。○逯案?!栋滋分^此歌出琴操。 五味九變兼六和。 令芳甘旨庶且多。 三危之露九期禾。 圓案方丈粲星羅。 皇舉斯樂同山河。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 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驃之樂器頭象駝,音聲不合十二和。 促舞跳趫筋節(jié)硬,繁辭變亂名字訛。 千彈萬唱皆咽咽,左旋右轉(zhuǎn)空傞傞。 俯地呼天終不會,曲成調(diào)變當如何。 德宗深意在柔遠,笙鏞不御停嬌(一作嬪)娥。 史館書為朝貢傳,太常編入鞮靺科。 古時陶堯作天子,遜遁親聽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鐸,遍采謳謠天下過。 萬人有意皆洞達,四岳不敢施煩苛。 盡令區(qū)中擊壤塊,燕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廢,下堙上塞王道頗。 共矜異俗同聲教,不念齊民方薦瘥。 傳稱魚鱉亦咸若,茍能效此誠足多。 借如牛馬未蒙澤,豈在抱甕滋黿鼉。 教化從來有源委,必將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驃兮驃兮誰爾訶。 窗外山魈立,知渠腳不多。 三更機底下,摸著是誰梭。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 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引用典故:壯士悲歌 屋瓦飛 刻燕然石 月窟 將軍發(fā)白馬,旌節(jié)渡黃河。 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洪(一作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月窟,轉(zhuǎn)戰(zhàn)略朝那。 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嵯峨。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正抽碧線繡紅羅,忽聽黃鶯斂翠蛾。 秋思冬愁春恨(集作悵)望,大都不得意時多。 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歌。 愿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① 《唐書·樂志》曰:“昭德皇后廟,迎神用《永和》。登歌、酌鬯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用《坤元》。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撤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詞內(nèi)出?!?/div> 金枝羽部徹清歌,瑤臺肅穆笙磬羅。 諧音遍響合明意,萬類昭融靈應多。 ① 《水調(diào)》,商調(diào)曲也。唐曲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后六疊為入破。又有《新水調(diào)》,亦商調(diào)曲。 猛將關西意氣多,能騎駿馬弄雕戈。 金鞍寶鉸精神出,笛倚新翻水調(diào)歌。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① 天寶初,韋堅為陜郡太守、水陸轉(zhuǎn)運使,于長安城東浐水傍,穿廣運潭,以通吳會。數(shù)十郡舟楫,若廣陵郡船,即堆積廣陵所出錦鏡銅器,馀郡皆然。舟人大笠、寬衫、芒履,如吳楚之制。先是民間戲唱得體歌,至開元末,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云:有寶符在陜州桃林縣古關令尹喜宅。遣中使求得之,以為殊祥,改縣為靈寶。及堅鑿新潭成,又致?lián)P州銅器。陜縣尉崔成甫乃翻其詞為得寶歌,集兩縣官伎女子唱之,成甫又作歌詞十章,自衣缺胯、綠衫、錦半臂、偏袒膊、紅抹額,于第一船作號頭唱之,和者女子百人,皆鮮服靚妝,齊聲接影,鼓笛胡部以應之。明皇臨觀大悅,下詔褒賞。 得(丁紇反)體(都董反)紇那也,紇囊得體那。 潭里船車鬧,揚州銅器多。 三郎當?shù)钭牫皿w歌。 月色明如晝,蟲聲入戶多。 狂夫自不歸,滿地無天河。 奇樹留寒翠,神池結(jié)夕波。 黃山一夜雪,渭水雁(集作瀉)聲多。 宮連太液見蒼波,暑氣微清(集作消)秋意多。 一夜輕風蘋末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引用典故:雀羅 鳳沼 行路艱難不復歌,故人榮達我蹉跎。 雙輪晚上銅梁(一作臺)雪,一葉春浮瘴海波。 自古要津皆若此,方今失路欲如何? 君看西漢翟丞相,鳳沼朝辭暮雀羅。 ① 元末河南王擴闊守汴大兵抵城闊遁遂收汴京為汴通河第十一 邗啟溝,汴通河,河之王鎧仗山積,血流波。 前徒接戰(zhàn)盡倒戈,二三主將弁峨峨。 輸忠竭節(jié)心靡他,以彼取此類虞羅。 由汴入濼入紅螺,嗟政不綱可奈何,自底滅亡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