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辭賦
① 木覓一名木密。即枸杞也。漢都南山有之。故山名木覓。泮宮輪次試士。先生作此賦居魁。至徹睿覽。
木覓高哉幾千仞兮,截然鎮(zhèn)峙兮王者之京。
天命已衰于松岳兮,佳氣蔥蔥兮玆山之陽。
幾年路絕而莫曉,侯河清而始露。
偉神龍之飛天,爰聿來而胥宇。
有夷行之彼岨,諒圣人之荒度。
突億丈之為藩,亙?nèi)f古而磅礴。
俯漢水之湯湯,揖白岳之屹屹。
薄清輝于仁王,通淑氣于三角。
齊巖巖于魯瞻,應降神于崧岳。
多拳石兮覆一簣,興寶藏兮不測。
雖夏禹之未甸,寔神明之所扶持。
蔭南斗而耀德,托東海而正基。
是一氣之攸結(jié),非五丁之可鑿。
列靈居于岡麓,扼喉舌于一國。
褰鵬咮于海浴,歆苾芬于望秩。
產(chǎn)枸杞而壽民,生甫申而楨邦。
占丙丁而分宅,配德運而始終。
邊烽報平于黃昏,金城作帶于青松。
玆為囿于群山,擅名勝于輿地。
壓后土之博厚,頂穹昊之蒼翠。
鄙太行之僨商,哂驪山之亡唐。
既地利之壯固,亦人和之脩明。
峰巒高下,體君臣之位者耶。
草木賁然,象文明之治者耶。
昔余之陟彼岡兮,嘆雄據(jù)而崒嵂。
噴祥云兮泄瑞霧,新沐雨而如漆。
玉佩鏗鏘于九陌,宮殿千門兮肅肅。
繁華文物,值百年之盛。
桑柘和煙兮滿目,作屏王室而使之寧。
縱朝鮮之所寶,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深有望于君道。
嗚呼,岐山蒼蒼,周祚長兮。
泰華崇崇,漢業(yè)昌兮。
壯哉木覓衛(wèi)圣都兮,億載如礪躋唐虞兮。

昔人之慕父母也,曰寸草難報三春暉。
此平日游子之吟,心之悲尚不能自支。
矧余夙殞乎靈根,軒之名盍取于斯。
覽微莖于郊原,遇秋霜而易衰。
谷風吹兮習習,漸欣欣而知時。
好雨過兮燒痕,錦茵生兮水湄。
厚如織兮??露,煖更青兮和煙。
芳與澤其雜糅,不可名兮綿綿。
將數(shù)寸之脆質(zhì),煦九十之麗日。
誰知陽春之無私,澤亦及于微物。
伊感荷而欲報,信昊天之罔極。
東君去兮堂堂,挹韶光兮難及。
若有人兮山之中,幾年徒抱寸草情。
當棘心之夭夭,凱風南兮長成。
晨昏手中之線,寒暑身上之衣。
采中原之有菽,勤教誨而似之。
令讀書而應舉,家不患于屢饑。
竟折桂而揚名,庶沾祿而獲養(yǎng)。
嗟我罪之伊何,風不止于樹上。
歲癸甲而連逝,林烏啼兮有血。
思詩人之不卒,詠蓼莪之含恤。
相于坎火之山,葬于先塋之側(cè)。
食專城于湖邑(全義礪山),起負米之馀戚。
官忽罷而歸來,遷墓下而卜筑。
開小軒于斷崖,對若堂之荒涼。
寓寸草之微誠,望彼楸而涕滂。
履霜露而悽愴,想容顏于墻羹。
愁觸鹿之詵詵,麾樵客之丁丁。
追因家于王崇,繼思亭于甄君。
豈不得而熟中,希永慕于終身。
嗚呼,德如春而至大,親何歸兮。
恨與草而俱深,子失依兮。
孝有不及,愧彼南陔。
命軒之義,其遠矣哉。

壬辰夏。倭大舉入寇。仆扈駕之關(guān)西。嘗賦述懷一篇。以寓憤慨之意。癸巳秋杪。乃得南還。故賡以載此。
天悔禍而我騭,帝遣將而東征。
歲在巳兮月正,大師克于萁城。
恥庶雪于神人,慶可告于宗社。
受香祝于行宮,余俞(大儆)(懷)兮并駕。
久作客于西土,別主人兮屢謝。
出龍灣之南門,到所串(站名)兮天已黑。
朝吾至乎良策(亦站名),丁夜過兮如鶻。
寧奪馬之足虞,恐祀具之缺失。
撫蟠松于路傍(松在鐵山嶺),郁根干之輪囷。
經(jīng)亂離兮不變,管送迎于王人。
峴國司(峴名)兮蛇勢,留華使之清吟(峴上古有華使之詩。)。
過東林兮渡廬河,云日暮兮沈沈。
孝女碑兮安在,擬忠臣之是求(孝女碑在郭山。)。
星言發(fā)于云興(郭山館名),遇逃倭于道周。
讎一天之不共,即拔劍而斬頭。
新安(定州館名)是巨館兮,任宰相(任國老)兮來治。
聞祭官之戾止,拜于庭而肅祇。
縱納清(亭名)之可樂,念奚暇于徜徉。
冰龍鱗兮大定(江名),雪風吹兮動舟梁。
行四十之馀程,有寧邊之巨府。
美山河之襟帶,諒基局之固護。
是廟主之攸安,是春宮之攸駐(時東宮奉廟社主在寧邊。)。
宮俺出迎君命。
遺民喜睹漢儀。
考徽號(大王王后謚號)于敝箱。
盥余手而書之。
竣厥事而辭退。
乃跋涉于熙川,惟王業(yè)不可偏安。
君車已次于定州,疾余驅(qū)而言旋,職仍前于司秋。
節(jié)已屆于星鳥,魂每飛于狐邱。
細君書兮忽至,萬端情兮數(shù)紙。
鑾輿稍進于漢陽,龍舟又渡于薩水。
昔隋兵之來侵,乙支氏兮能敵愾
問七佛兮無憑,瞻百祥(樓名)兮可倚。
歷楓川(肅川)而清溪(永柔),帳殿臨兮數(shù)月。
疏御侮之寸策,叫閶闔而披腹。
憐女挐之夭死(偏房女死于順安。),抱安仁之惻怛(潘岳西征賦。夭赤子于新安。)。
屢于肅(肅川)而于壤(平壤),勤天將之禮接。
忝赤也之小相(言攝通禮官),去天威于咫尺。
幸京都之兇賊,忽革面而卷甲。
奉國資于督府(李提督),夕弭節(jié)于安定(順安)。
謇相濟于顛沛,情眷眷于河令。
軾萁墓而加敬,奇前朝之群鼠(指平壤上甲墓。)。
悵名都之繁華,水空流兮無語。
灰燼瓦礫兮滿目,延佇兮不忍去。
策羸驂于駒峴(地名),杳敬天(黃州館名)兮何處。
便取道于鳳山,詢棘城于貞仆。
途餓殍之相枕,咽不下于吾食。
招李君(李德恭)兮未見,饋卮酒于阿德(鳳山妓名)。
劍水站兮暫憩,至龍泉而乃宿。
詠董碑于蔥秀(山名。山下有夫使董越碑。),怪神水于巖穴。
對時卿之舊面,話傾蓋而即別。
涉豬灘于黃昏(豬灘。古百濟地界。),記百濟之封域。
迎波改為興義,偉邯贊之異績。
痛燼萌之不弭,孰九原之可作。
揖助川(川名)之翠屏(有華使記翠屏之美。)
投麗王之舊京,當太祖(麗祖王建)之奮起。
動英武之威聲,橐駝餓兮橋之下。
雖契丹亦奪魂,安和寺里不見御額之存(宋徽宗手書安和寺額。寺在松岳。)。
天壽門前(高麗城門),誰待故人之歸(崔斯立詩曰天壽門前柳絮飛故云。)。
石將軍兮山頃,略無意于安危。
遆置郵于碧蹄(站名。在高陽。),憤李守之無知。
蔑王官而不禮,賴仁川(府名)之我資。
登綠礬之高嶺,望白岳而淚垂。
二百年之基業(yè),付犬羊而作窟。
黍離離兮朝市,草芊芊兮紫陌。
帶弓刀兮詣轅門(李提督軍門),縱觀軍容之肅肅。
旗拂風兮??,馬騰槽兮蹻蹻。
因譯者以致辭,達我王之誠意。
難于尾擊之舉,答以軍餉之匱。
謁柳相(柳成龍)與柳尹,覓墟室于長通(坊名。先生小室。)
偶先君之手簡(先生筮仕時折簡。),遺一紙于灰中。
謹收拾而歔欷,并賦稿而牢封。
遂旋返而復命,又陪輦于舞鶴(江西)
主辱兮臣當死,志夷險兮如一。
時祝融之用事,火旗燒于盾日。
寓鄭公(江西儒者)之風廊,數(shù)披襟而偷閒。
奄二豎之侵身,告三旬而遞職(國法三旬告病則遞職。)。
噫進退之維谷,仰蒼天而興感。
得提校于南土(提督官),往求糧于克任(河弘秀字)。
馬一頭以為贐,重開心而倒廩。
曰彥潤兮吾兄(柳正郎字。同年司馬。),乃聯(lián)鏖而啟行。
凌朔時(津名)之驚波,微雨灑兮涼生。
歇林下之田家,掇秋菊之寒英。
曉發(fā)軔于安陵(載寧),柳之仆兮乃遁。
手左右之如失,喟人心之難信。
揔余轡于孤竹(海州),慰弟喪于一松(沈相伯順)。
玆行朝之所在,足躑躅兮孤蹤。
清渭之首頻回,終南之戀不淺。
奴復逃兮家山遠,愿借翰于歸雁。
艱得達于五原(延安),費薪芻于候館。
兄雇人而先去,奈前后之波闊。
待興男兮聿來,義松隱之我恤。
同宋公(全州宋祥)之扁舟,共咄咄于時事。
俞會倅(牙山倅俞大述)于海堧,饋以魚兮乞以米。
飽經(jīng)過于戰(zhàn)場,渺人煙之蕭瑟。
蜚廉怒于稅串(貢稅串。牙山津名。),命幾墮于魚腹。
荷馮夷之祐貞(文選曰祐貞良而輔信。),宵步月于溫昌(新昌)。
行忽至于馬邑(韓山),究湖西之界彊。
使君吾友(韓山倅辛景行)不遇之,二子出見進杯觴。
午利涉于薺浦(在臨陂),地始屬于南方。
能挽我而旁馳,信世故之有力。
譬如冰雪之交,眾裘而我絺绤。
溽暑之鑠,眾風而我火宅。
維妾及其弟矣,亦從我于行役。
舊蒼頭曰馬崇,幾貢忠而苦骨。
失長劍于扶寧(扶安),受閽人之侮辱。
尹察訪兮來何所,最慰我于川驛(川原)。
仙巖院上天武(驛吏舊館人)家,錦城人兮來迎。
繄數(shù)聲之吹角,甚齟齬兮人聽。
趍夫子之廟庭,喜庭檜之猶青。
二三子兮循循,揖我前兮戎服。
干戈動于邦內(nèi),疇講藝而受業(yè)。
儒官例飽閒散,聊糊口于斗粟。
既于飛而垂翼,何主人之有言。
伊故鄉(xiāng)之可懷,想幼稚兮候門。
背月出(靈巖山名)而踰冬嶺,衡宇近兮載奔。
木葉兮滿三徑,老人星兮在馬頭。
拜松楸而太息,悲先廟之不修。
妻倒裳而下堂,羌喜氣之面浮。
慰保身于播越,賀從王于西陲。
回青眼于情話,指白雪于頷髭。
無粉黛之解苞(用北征詩語),焉生理之足說。
娣與妹兮相對,子與女兮無疾。
比鄰斗酒以勞,親友來敘契闊。
憶昨狼狽之初,豈料生還于故社。
縱高共之不賞,肯晉蛇之號野。
只恨夫嶺徼之賊猶屯,朝野之艱虞何時畢。
歲序?qū)儆诟F秋,義氣主于肅殺。
夷命兮其能久,國運兮當再發(fā)。
貴臣子之大節(jié),仗忠信而勿失。
倘世道之一平,復馳騁于北闕。
⑴ 皇明神宗皇帝,遣提督李如松救我。
⑵ 丁夜。中朝軍卒之號。亦曰夜不收。奪馬騎去。
⑶ 乙支文德敗隋兵于薩水,七佛陰助兵威。
⑷ 棘城地名。高句麗時。守臣死節(jié)于兵亂。
⑸ 在蔥秀山。觀之以驗豐兇。
⑹ 柳??字。時平山宰。先生友。
⑺ 姜邯贊大敗丹兵而還。麗王出迎于迎波。乃改館名興義。
⑻ 契丹送橐駝于太祖。太祖不受。餓死橋下。
⑼ 石人立于路傍。人稱石將軍。
⑽ 漢城判尹柳根。時朝廷令留鎮(zhèn)撫遺民。
⑾ 金松隱應寅庶子。時松隱既免喪。入海州勤王。遇諸途。令興男護先生還鄉(xiāng)。故待之。
⑿ 冰雪火宅。用柳文語。
⒀ 高共。趙襄子臣名。從于晉陽。不失君臣之禮。居上功。

勒移者竹谷烏有先生,馳煙于柳營無是處士。
夫以風流其性根,磊落其氣岸。
家于連帥幕下,醉于花柳陰中。
晚讀詩書,有同周處。
高蹈丘壑,實邁彥倫。
甄君作思亭而永言追孝,董生居桐柏而若將終身。
釣鵲川之魚,采蛇洞之藥。
薜蘿垂垂于墻角,松桂蒼蒼于山阿。
霜氣橫秋,風情張日。
飛杖西塞,問道南溟。
豈期墨子悲絲,楊生哭路。
參差始終,反覆蒼黃。
頃戎馬之生郊,因兇荒之連歲。
義將辟為從事,羽檄紛如。
鄉(xiāng)論舉以有司,鷗鵬倏爾。
捫虱行陣,滋貨鹽田。
山人去時曉猿驚,蕙帳空處夜鶴怨。
抗塵容而走俗狀,焚芰制而裂荷衣。
人皆謂釣名要爵而然,我獨曰愛君憂國之故。
閒云無心而出岫,倦鳥有時乎歸巢。
惟君子之行藏,視世道之否泰。
雖不欲亂倫廢義,亦未嘗謀利決情。
年前之夏,訪我于敝居。
我吟四韻一詩以謝曰:遁洞高人靈洞來,德星光彩座中回。
我遭危世身如系,君向名途心已灰。
勝日林巒還作態(tài),貧家尊俎只生埃。
更期蕭寺秋風里,弄月徘徊碧澗隈。
秋初島夷再突,至于冬季。
海邦不平,有錦城之士人,起林歡為義帥。
爰致書于我縣,欲同氣之相求。
既不能赴難勤王,又不欲助兵討賊。
為臣為子,實懼實慚。
我以金侯曾鍊于義兵也,每嘆于時事也。
在鄉(xiāng)為長也,與吾知心也。
犯大雪而跣行,對小床而款話。
首議募兵之策,次運足食之籌。
集于鷦鷯之村,期以鯨鯢之膾。
厥后不知生何意,邇來乃聞有異言。
托以無衣而屑屑往來于龍渡,辭以有病而區(qū)區(qū)飲醉于望臺。
以處士坐義廳,猶可說也。
作監(jiān)官屈吾道,不亦惜乎。
凡在率土之濱,既莫非王臣王事。
少有儒者之氣,何曾擇權(quán)門閒門。
滿船之鹺,矧資水伯之力。
十斛之米,竟入陸卒之需。
昔藏用拜諫議官,有終南捷徑之誚。
欽明作八風舞,取六經(jīng)掃地之譏。
喟憑公而營私,侯曾鄙乎俗吏。
今辱身而降志,人誰服其清風。
不惟萬壑之?條皆思掃跡,抑亦九原之巢許應為厚顏。
所謂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者,不其信哉。
所望無忘迷涂之復,以增失腳之嘆。
無假挾乙之威,以蔑扶義之類。
還踐列樹之約,勉副多士之望。
俟黃河之一清,可碧山之更隱。
又為詩以慰曰:長把種樹書,人云避世士。
忽煮將軍鹽,自號報恩子。
瑣兮義旅不足為,大哉節(jié)度真堪事。
南極老人星無光,北山移文哀自取。

余嘗觀唐賢祖詠,詠楚鄉(xiāng)勝槩之饒。
有曰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目樓扁于今日,思古人之先獲兮。
金陵之風景,擅湖南之奇絕。
造化分清淑之氣,富媼效虛異之跡。
粉堞迥臨于大野,山川相繆而蒼蒼。
接汭陽之清江,控耽羅之大洋。
練千疋兮濯濯,碧萬頃兮汪汪。
樹影童童于遠浦,帆勢依依于斜陽。
沙白橘柚之洲,雁叫蒹葭之秋。
漁燈燦星于雨外,釣家懸磬于渡頭。
殘霞落兮杯中,孤鶩飛兮天末。
然無高臺快閣可登覽以游賞,空負風光屬于津橋之賈客。
有姜使君好事者,恨不得輸萬象于幾席。
乃卜地于公館之南,乃伐木于大海之北。
匠運斤兮風颯颯,蜃作樓兮云羃羃。
結(jié)構(gòu)麗而非過,棟梁宏其可愛。
出重霄而如飛,臨無地而流彩。
使君老于簿書,擇令名而莫定。
偶仙客之飛過,倚欄干之虛靜。
月三更兮在天,聲一枕兮來耳。
初洶涌而澎湃,旋舂撞而奔潰。
宛軍馬之疾走,似風雨之驟至。
玉屑霏霏于兩岸,雷鼓殷殷于中坻。
應大?之出入,拍長天而浩?。
羌清冷之逼骨,忽驚起而破睡。
呼童子而出視,報寒潮之正滿。
水仙舞兮浪花翻,江豚吹兮煙云散。
郡邑浮于洲渚,峰巒倒于蕩潏。
離騷之魂如泣,掛眼之憤未歇。
隨弦望而盈虛,問堯庭之蓂莢。
氣蒸舍人之巖,波撼楸子之島。
檻前兮魚龍躍,窗外兮客船到。
恍銀河之汗漫,疑玉京之遼廓。
胸吞夢澤之八九,眼盡洞庭之七百。
城去國兮千里,樓近海兮五尺。
情雖感于憂君,興猶發(fā)于覽物。
潮之聲兮可聽而不可厭,仙客乃命二字,書凌云之額。
使后之尹玆土者,公退時復登臨。
心與水而俱凈,量與海而俱深。
庶乎得江山之助,可以聽吾民之訟。
余縣民之一介身,幾攀于五鳳。
張勝狀于短賦,揮彩筆于高栱。

胡馬嘶洛陽之秋風,荊棘沒宮門之銅駝。
六龍奄渡,江左一隅,便作中華。
委舊疆于賊藪,慨無人之恢復。
幸子元兮突起,抱英雄之材略。
倚宇宙而看劍,已強虜之在目。
立和門而拜表,指神州而啟行。
寒日生于戈鋋,陰云拂于旆旌。
噪聲震吳山之高,鞭影塞長江之流。
遂轉(zhuǎn)斗而北上,曰平乘之有樓。
是祖宗之舊物,聊一登而彷徨。
憑軒檻而遙望,問中原而嘆傷。
致陸沈者伊誰,實夷甫之釀孽。
慕清談而廢事,蕩一代之風俗。
昔斯宇之初構(gòu),天尚未乎陰雨。
擢百尋于鞏基,納庶民于桉堵。
嗟鴟鸮之一毀,丹雘為之漫漶。
倘妖氛之掃盡,復玆樓兮輪奐。
下階梯而據(jù)鞍,白日忽其西匿。
勢既成于破竹,至伊水而累捷。
羌眾才奔于北山,義旗已入于東京。
屯太極之古殿,省諸陵之荒涼。
師競迎兮壺漿,人相賀于威儀。
縱有愧于興漢,庶尊周而攘夷。
只恨夫本無忠誠之許國,徒為奸雄之立威。
遺臭之念斯急,伊霍之舉敢為。
僅一勝而旋失,顧前日登樓之志安在。

金陵豪士,桃源仙客。
尊酒相逢,爭棋而樂。
麗日遲遲,檐雨蕭蕭。
春泉才漲,野火繼燒。
初堅壁兮處女,竟疾走兮脫兔。
霍嫖姚兮鏖戰(zhàn),周伏柱兮守道。
苦心而營之,蛛絲游于碧落者耶。
忘身而兀然,蜩甲化于枯木者耶。
坐隱優(yōu)于巖穴,手談勝于俗說。
星昭昭于石池,響丁丁于竹樓。
入洛社而消夏,循尊俎而防秋。
體周官之經(jīng)野,慕漢帷之運籌。
勝不聞乎鳴鼓,敗焉知夫卷旗。
饒一路兮得萬區(qū),但看西山之落暉。
傍觀者書生,軒眉于席次。
日惟博奕,荒雜之技。
一向好著,奪求道志。
不顧親之養(yǎng),圣賢之戒甚明。
投彼江之水,清虛之習是懲。
子何好之忘倦,恐豬奴之同歸。
仙客口訥于言,請以筆兮對之。
稽帝舜之創(chuàng)物,寓兵法于圍棋。
窟大小兮有譜,陣奇正兮無端。
攻守之勢乃異,巧拙之才可觀。
豈大智而徒戲,諒調(diào)高而謀深。
孔猶賢于徒飽,孟亦取夫?qū)P摹?div id="z6ldhtj"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5_1676647_comment'>
而況青山之曲,碧松之陰。
對敵手于閒日,足頤神而保年。
愁城之中,睡鄉(xiāng)之邊。
白玉局兮一彈,動霹靂于晴天。
視人間之萬事,等浮云之往還。
山斗先生兮明燈,六一居士之青氈。
王公發(fā)笑于瓜葛,蘇仙坐觀兮欣然。
陋矣簡州之貪金,固不可置于牙頰。
吾未知西湖之處士,何至與擔糞而并說。
維彼黃塵達官,白屋窮儒。
關(guān)心于射策,失腳于吹竽。
既不學尋仙之訣焉,又安知爛柯之妙乎。
書生笑而謝,洗盞而倒壺。
豪士繼以吟詩,詩曰:絕藝如君天下少,閒人似我世間無。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殘燭覆吳圖。

攜赤藤兮滇池,見四夷之咸賓。
生桃竹兮江心,御豹虎之咬人。
異哉宋帝之有杖,胡為乎鐵柱其名。
志既篤于習勞,庶舊疆之掃清。
際南渡之偏安,出東宮而受禪。
憤不共之大讎,思國恥之一洗。
仰天地而誓心,顧燕云而靦面。
溯五國之寒風,痛二帝之鎖魂。
曾趙氏之天下,何瓜割而豆分。
欲金甌之復完,必戎衣之一著。
居移氣兮養(yǎng)移體,恐不堪于致力。
勞則思兮逸則淫,有古人之格說。
作禁中之頗牧,慕陶君之運甓。
覽胡馬之驕嘶,時不可乎垂拱。
采地四之從革,鑄一杖之最重。
每視朝之馀暇,乃手焉而不釋。
非扶顛而持危,是勞筋而苦骨。
戰(zhàn)可習于漢苑,肉不生于玄德。
倘異日之馳騁,肯心懶而力蹶(去聲)。
揮太白之義氣,掃頑金之腥穢。
意馬之橫奔,可此杖以勒之。
情車之不進,亦玆杖以縛之。
念已切于恢復,語難同于高宗。
惜有君而無臣,竟不能以成功。
抑仁者之用兵,可制梃而撻堅甲。
徒銳始而罔終,為壽皇而嘆息。

薊門有客,函谷無秦。
斜陽行色,易水之濱。
高歌一曲,悲淚滿巾。
看劍引杯,壯志輪囷。
屬東宮之逃質(zhì),得南國之佳士。
怨虎娘之強鄰,擬因之以灑恥。
追乃祖之筑臺,慕深井之抉目。
禮自去乎毛皮,感已入于心腹。
淬尺八之利匕,期一揕夫呂氏。
然近幸之無緣,固勇力之難施。
惟樊首與亢圖,曰秦王之所欲。
倘奇謀之見遂,命鴻毛兮奚惜。
奄一朝兮銜使,渡易水之寒波。
路千里兮脩迥,征夫意兮如何。
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
阻紅袖之笑語,對白衣之賓客。
何高君之慷慨,又于焉兮擊筑。
噫以身而許人,縱男兒之氣節(jié)。
事或成而或敗,邈一去兮不歸。
矧思君而離邦,復忍愛而割慈。
情紆軫其何賴,歌楚辭兮徘徊。
羌如怨而如愬,聲上徹于天街。
魚龍驚兮鼉憤,仆夫悲兮馬懷。
原野闃其無人,塞草衰兮傷秋。
瞻螮蝀之貫日,何氣象之慘愁。
九賓之饗才罷,萬乘之君未刺。
專諸之頭已懸,召公之廟不祀。
余千載而指點,笑燕家之劍客。
懷豢養(yǎng)之小惠,決危計于大敵。
昧爐炭之一毛,自作禍而求福。
恐脩名之不立,到江上兮肝膽激。
亡國之音哀以思,游子之顏非丈夫。
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戰(zhàn)國之風荊軻之徒。
嗚乎,澠池一叱,英藺威動。
毛生兩言,弱趙鼎重。
荊君之歌,秖自悽悲。
愚智相懸,得失隨之。

虎耽耽于深林,人不采乎藜藿。
龍蜿蜿于大澤,化亦被于??獺。
至于人何獨不然,曰有遼使之存問。
偉廟堂之治得,罔內(nèi)外而咸順。
觀髫年之擊甕,仁不止于小兒。
矧在家而成教,與伯氏兮怡怡。
逮飛英于圣朝,嘆不才于清時。
進三劄而獻替,冀一人之啟沃。
創(chuàng)新法而自用,退舊園而獨樂。
奄沖子之嗣服,有女堯之垂簾。
納夫公于鉉臺,調(diào)殷鼎之梅鹽。
除病民之宿弊,注利下之深澤。
弛秋霜之刻厲,鼓春風之和悅。
既走卒之知姓,亦衛(wèi)士之加額。
猗內(nèi)治之既修,光可被于四域。
時契丹之雄強,素狺然于朔漠。
結(jié)兄弟于宋君,視宰輔于臣妾。
孰謂犬羊之無知,獨于司馬兮信服。
彼使價之至都,每必問乎百福。
既致禮于其相,敢不恭于厥辟。
敕邊吏而守界,勿生事而開隙。
絕楚子之窺鼎,措國步于磐石。
昔周公有圣人之德,越裳氏兮重譯。
裴文忠元老于四朝,夷酋效子孫之唱喏。
美哉體信而達順,前賢后賢兮揆一。
信乎鳳凰靈芝,賢愚皆指以為禎。
青天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者也。
是知制夷安民之道,只在將相之得人。
痛染齒之匪茹,欲起公于九原。

立叔季之天地,憫世道之澆薄。
市如鬧于朱門,雀可羅于白屋。
薄言觀乎萬物,惟東風兮無私。
攝提貞于孟陬,已霜雪之收威。
煖氣催兮山之中,韶光遍兮水之湄。
豈要路兮獨占,伊閒門兮一時。
勛名將相之畫閣,公子王孫之臺池。
桃灼灼兮含笑,柳裊裊兮垂絲。
一介寒士之枯槁,數(shù)間蝸舍之寂寞。
鳥迎春兮好音,草和煙兮如織。
是知東君之淳真,絕無人情之翻覆。
夫春為元為仁,仁之道公而均。
所謂卻是梅花無世態(tài),隔墻分送一枝春者乎。
翟書門而謝客,知交態(tài)于富貧。
所謂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者乎。
對春風之浩蕩,續(xù)羅子之苦吟。

夙余好古而樂山,結(jié)茅廬于斷麓。
守方寸之澹泊,時逍遙而觀物。
水之流兮喧急,花之落兮飄忽。
鳥百舌于春風,云未閒于朝夕。
是皆未免乎翻覆,夫豈若蒼壁之屹立。
挹清淑而扶輿,真太古之淳樸。
層巒厚重,渾沌世之野鹿者耶。
列壑深靜,無為化之純嘿者耶。
能艮止而恒久,默契于八卦之畫也。
草木為衣而鳥獸同群,依俙于構(gòu)巢而飲血也。
儼然峻極而不動聲氣,彷佛于人文未宣,民物睢盱也。
疇喧囂之犯慮,絕牒訴之裝懷。
縱春妍而秋瘦,曾何損于本體之真寂。
彼煙紫而云白,又何與于億丈之磅礴。
無巧冶之俗狀,有安靜之玉色。
惟動靜之互根,若循環(huán)之相續(xù)。
然動者失于機變,固不如靜者之守約。
必也有常不遷之人然后,能因物而反身有得。
噫邃古敦素之氣,降叔季而漸薄。
何衰世之人情,甚墨絲與波瀾。
仰淳風兮不可回,寧棲跡于林巒。
山之靜兮似太古,宜坐臥相對乎軒窗。
此古人有詩曰:人心朝夕變,山色古今同者也。

世前后之雖異,理古今之乃一。
追先哲而為徒,挹當時之遺躅。
是曰尚友之道兮,諒有益于進德。
肇上天之有命,敘之交于五倫。
豈徒欲其拍肩,最相關(guān)于輔仁。
圣垂文會之訓,易著麗澤之說。
肆君子之取善,紛上求而下即。
近而盡于鄉(xiāng)黨,遠而盡于邦國。
然未足于偲偲,盍師友乎古之人。
既頌詩兮又論世,德不狐兮有鄰。
誠已至于慕用,謇聚精而會神。
無千里之命駕,有一室之悟言。
通夢寐于曠世,到爾汝之忘形。
游心唐虞之朝,欽貳室之甥館。
講求文武之政,歌伐木之丁丁。
將孔氏之問答,作今日之耳聞。
接衛(wèi)武之切磋,求晉鄙之陶薰。
賢大夫之忘勢,鄒孟子之不挾(以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