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
恭惟夫子,孔思周情。
日光玉潔,左右六經(jīng)。
門人敘事,詞極隆至。
洛閩稱停,亦越諸子。
原道諸作,綱領(lǐng)既是。
天日磊落,葛范一視。
衛(wèi)道息邪,片片赤心。
道由我傳,萬滅猶厭。
發(fā)言侃侃,詆佛皇廷。
皇廷有怒,如雷如霆。
二公周旋,遜于南荒。
水陸萬里,九死颶瘴。
太顛之來,雖小有言。
始終立腳,不啻炳然。
猗嗟匹夫,百世之師。
小人所齘,君子所歸。
相時魏博,萬夫駭悸。
止君之仁,死臣之義。
單車賊庭,王事底正。
談笑以麾,不辱帝命。
諒此一節(jié),已非腐儒。
茍遭王明,俾執(zhí)事樞。
其裨不貲,民受其福。
文武恬嬉,靦然肉食。
硬說吾儒,迂闊無用。
是媢是違,是蔽是壅。
公實遭此,沉屈漂淪。
古今同患,云何永嘆。
抑昔山陽,令長之尊。
及來潮衙,侯伯之權(quán)。
百鬼欺凌,死亡無日。
其詞凄切,惹人嗚咽。
矧伊寒賤,拘之閭室。
死法辱境,其瑣可悉。
朋友靡攝,經(jīng)籍靡質(zhì)。
白首曷歸,怕虧晚節(jié)。
魑魅為群,興言怵惕。
感時懷古,恭陳悃愊。
馀在厚壤,操幾登席。
內(nèi)夏外夷,天地定形。
貴夏賤夷,帝王常經(jīng)。
夷而猾夏,舜庭所虞。
僭而不臣,孔筆所誅。
哀此中國,剝床厥德。
豕孚不戒,馴致此極。
濟之有道,內(nèi)修外攘。
孰誑以和,旋見懷襄。
君親血讎,矧共一天。
寢苫枕戈,人理則然。
相時憸人,事皆反是。
二公雪涕,相繼投匭。
三綱日淪,九法日斁。
夏夷人獸,天壤易處。
胡不相畏,安此髯婦。
祖宗培養(yǎng),臣敢孤負(fù)。
思不出位,守身常訣。
事有大焉,不可執(zhí)一。
而厥梟獍,為彼報仇。
血漬東市,萬淚交流。
詔諭江南,由良人殲。
腥膻既漲,瘡痍隨含。
尚賴二公,民彝不亡。
哲人踵起,嘉猷斯張。
極重難反,屈伸靡常。
尚及百歷,維持南方。
夫夫孔愚,匪慕伊訾。
主邊賊邊,亦莫之知。
蚍撼蚊鬧,夫豈不宜。
南溟夜雨,寒篁疏籬。
輾轉(zhuǎn)不寐,念我良人。
人如可贖,則百其身。
悲今及古,敬吊明神。
喔喔雞晨,慘慘愁云。
嗚呼遠矣,地之距宜興,殆將萬里。
世之距紹興,寢近千祀。
夫子之文章不可考,夫子之性情猶可揣。
蓋當(dāng)一德之恣肆,三綱絕矣,九法墜矣。
天地易位矣,冠屨倒置矣。
如欲一二以數(shù)之,則傷于多事矣。
于斯時也,澹庵忠簡公,奮不顧身。
奉咫尺之箋,障滔天之瀾。
觸豺虎之怒,入魑魅之群。
群公以下諸大夫庶士,惴惴焉莫敢開口于私室。
朋友親厚之地,亦不敢微露形跡以犯履尾之咥。
先生乃獨勇往直決,誦其義鋟其章,以布告于萬方。
使天下性命之倫,知朝廷之有人而天理民彝之不可終湮。
冀或人眾而勝天,回斡宸極,罰殛倖臣。
內(nèi)修外攘,整頓乾坤于萬分有一之間。
嗚呼,非得性情之正,不為威惕而利疚者,其何能然。
吾知孟子復(fù)起,必曰抑洪水驅(qū)猛獸之徒。
彼或陰附倀鬼而敢于譏刺者,雖狗彘不肯食其馀。
屏裔之厄其事小,扶義之功所系大。
在先生俯仰而無愧,在后人向往而不貳。
嘅龍血之玄黃,感古今之相類。
吉日瓣香,緘詞吊慰。
惟爾明神,尚鑒此意。
于惟先生,師生同德。
道學(xué)淵源,由閩溯洛。
香孩訖命,神州陸沉。
韃靼腥膻,實盡我心。
人欲橫障,春秋義晦。
天翻地覆,恬莫之愾。
懷孟大家,立身壹敗。
靜修高蹈,亦為所浼。
滔滔馀子,夫復(fù)何怪。
壁立萬仞,時惟二老。
顧瞻周道,鞠為茂草。
苞蕭冽泉,使我心懆。
嗚呼曷歸,虞夏忽焉。
臨安進士,蘭溪逸民。
厥有高足,金華幽人。
荷衣蕙帶,皭然不滓。
胡不壽考,及我洪武。
明良相遇,汛掃區(qū)宇。
豈其功烈,誠意之伍。
天命雖嗇,人道既得。
舉世非之,特立不惑。
舉世而夷,繄我中國。
舉世而獸,繄我人類。
舉世而夢,繄我獨寤。
不負(fù)所學(xué),為法萬世。
巍巍大老,肥遁黃澗。
澗飲木食,莫我敢訕。
不遇寧陵,式終丘壑。
玆豈無受,公實先覺。
一心如水,三光動色。
我丁不辰,大過獨立。
力莫自強,以栗以悒。
齋心薦誠,晨露厭浥。
尚克保佑,俾免大跲。
英乎英乎,彼誰之徒歟。
非大漢之公子歟,非華夏之族氏歟。
昔高祖威加海內(nèi)兮,薦骍牡于闕里。
徠隨陸之詩書兮,嘉叔孫之禮儀。
逮五葉之武皇兮,景三五以圖治。
肆建元之初服兮,起廣川之儒師。
有河間之同氣兮,購灰燼之馀籍。
赫先皇炳靈于中葉兮,纘二祖之舊跡。
嗣皇穆其臨雍兮,豈徒然于拜老。
攬宗戚而受學(xué)兮,冀一變而至道。
縱不純于古昔,亦維持于永世。
夫何公子之不聰,樂彼蔥竺之胡偈。
雖匹夫猶啟禍,矧巨室之所慕。
聽堂獄之誑誘,恬彝倫之攸斁。
迨老莊之文奸,開士學(xué)之頓悟。
高明亦其淪溺,忽泯然為一色。
恒不死于貞疾,率天下而鬼窟。
遂長夜之漫漫,難為功于螢爝。
慨神州之陸沉,寂不聞于驅(qū)抑。
哀吾民其曷辜,顧日罹于荼毒。
羌尋源而溯本兮,繇公子之作俑。
治亂賊而先黨兮,日有受于魯孔。
凜萬祀之鈇鉞兮,英乎英乎無辭乎瑣屑。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仁義忠信。
敘秩命討,是其宏綱大用也。
釋氏生在西域,不聞堯舜之道,不見文武之法。
怕生老病死,肆堂獄輪回。
昧敘秩命討,所以生醉死夢也。
公試思之,二氏之道,同歟異歟。
茍曰同乎,五尺之童,孰不駭然而笑之。
茍曰異乎,傅公之言,公又惡得而誚之。
噫吁戲,粵自東京之失御兮,歷三國之鼎峙。
迄于隋廣之出狂兮,極天地之晦否。
唐啟運以撫夏兮,公時享夫天祿。
職在扶陽而抑陰兮,先格王以正國。
師神禹之拜昌兮,集天下之眾善。
敘洪范之彝倫兮,合宣尼之大典。
致君民于祈姚兮,蕩舊染之蚰蜒。
云胡傅公之詆佛兮,允也司直之謇謇。
顧自安于幽谷兮,把真胡以作圣。
硬片言以斷案兮,拂好惡之正性。
幸靈脩之得伸兮,赫沙汰于片時。
倘皇鑒之不照,徠公言而見施。
殆梁武之覆轍。
??躬駕而隨之,危乎殆哉,人可以不聞道哉。
噫吁戲,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彼其之子,莫知我心之惻惻。
后洙泗而千載兮,景濂翁之光霽。
姿既鄰于生知兮,健乎其講學(xué)而致思。
曰余思誠而研幾兮,躬仁義以成德。
誠既立而明通兮,遐不入于圣域。
于嗟熙寧之否運兮,謇誰須于外臬。
??自任夫繼開兮,抽關(guān)鍵于太極。
徠伯溫之兩郎兮,既見知而推擴。
云胡虎父之犬子兮,下喬木而入谷。
較易通與楞嚴(yán)兮,孰為是而孰非。
不柰堯朱之異性兮,起余心之重唏。
不吊天大降割于四國兮,惟時凈飯家兒當(dāng)天風(fēng)之初六。
窮騫槎而不已兮,得沙門于絕域。
亶不聰于永平兮,謇誰須以救剝。
降魏晉而彌文兮,雜聃旨為禪伯。
嗟一杯之車薪兮,悲韓歐與孫石。
無知愚與上下兮,遂彌滿于六合。
伊伯溫歷數(shù)天下之彥兮,曰三人惟不雜。
化涪老之治喪兮,僅一二于全洛。
當(dāng)是時也,滔滔者不足誅兮,所可慨者賢德。
人不師父而師師兮,道所存而作則。
程用敬以涵養(yǎng)兮,須格致以進學(xué)。
紹思孟之明誠兮,??天巧以造極。
恫洪水之滔天兮,任伯禹之荒度。
析秋毫于空言兮,謂有甚于楊墨。
至矣哉盛德大業(yè)。
考三王建天地而質(zhì)鬼神兮,俟圣人于百世而不惑。
覿夫子之以降兮,允矣文獻之巨閥。
父公著而養(yǎng)蒙兮,引焦家之高躅。
既所養(yǎng)之深厚兮,進河南之尺雪。
方大學(xué)之表章兮,須有事于窮格。
妄自信于家傳兮,謂同道于圣佛。
雜薰蕕于冰炭兮,勢已難于芳潔。
道既粗于外方兮,心豈純于內(nèi)直。
跡不同于真胡兮,藉厥初之美質(zhì)。
而師說之背馳兮,墜傳授之心法。
害不暇于烝民兮,病已痼于家族。
洎伯恭之麗澤兮,要含糊于儒釋。
徠紫陽之忉怛兮,有陰主之顯斥。
迨子約之塤篪兮,聘怪論而百出。
上莫蓋于前愆兮,下更迷于后覺。
為前脩而愧恥兮,罵有申于筆舌。
亂曰:已矣哉,無所爭于往古兮,形已定于金鐵。
敢告百世之冠冕兮,慎旃毋蹈榮陽之轍。
粵以大宋之勃興,復(fù)有契丹之強奴。
哀哀幽燕之一區(qū),不入趙氏之版圖。
華夏衣裳之俗,沒為腥膻之族。
習(xí)熟污染馀二百年,宜爾凡民莫知自憐。
哿矣豪杰,當(dāng)思自拔。
姚庫使之鐵錚,溯真源于伊洛。
嘅失節(jié)于金蒙,知一錢之不直。
顧懷孟之有人,青盡出于藍里。
紛既任此大道,乃遂焉而夬履。
稽歐陽之稱述,集大成于群賢。
洎皇朝之鴻儒,擬出處于文宣。
因前言而考實,繄屠兒之誦經(jīng)。
四圣昔其作易,炳抑陰而伸陽。
姚申命于士師,首蠻夷之檢防。
赫商王之整旅,備不辭于鬼方。
凜周公之兼膺,薦王師之張皇。
宣中葉而炳靈,徠方召而修攘。
泣踣麟而秉筆,揭尊周而為義。
免被發(fā)于召陵,褒華袞而意摯。
迨滕客之變夷,孟倡言而排之。
景元晦之紹孔,值帝室之傾危。
傷天地之翻覆,憤冠屨之顛倒。
攬二經(jīng)而終始,濯江漢而皓皓。
何許子之任道,乃反易其向背。
自京兆之出腳,及賢殿之警欬。
甘犬羊之寵遇,昧正閏之有在。
率天下而視效,恬莫悼于陸沉。
若顧賀之之晉,舉江東而歸心。
玆乃真胡之種,非復(fù)斯人之徒。
而孔廟之廡列,任胡鬼之自如。
惟瓊臺之?dāng)喟福c華陽之春秋。
炳一代之筆討,亦有述于前修。
故并世之臨川,及康熙之榕村。
得不免于同勘,諒無辭于九原。
于嗟下焉者不尊而不信兮,孰知為萬世之定論。
圣人兮本天,釋氏兮本心。
本心兮猖狂,其歸兮陸沉。
伊江西跡佛而心釋兮,偏守乎虛靈之識。
罵問學(xué)而自恣兮,涂一世之耳目。
猗考亭之后圣兮,極勞心之忉忉。
纘河南之遺緒兮,不敢萌夫虛驕。
曰明誠其兩進兮,允敬義之偕立。
紛可久而可大兮,煌哲人之德業(yè)。
兩頭明而中暗兮,惓忠告而善道。
大拍頭而胡叫喚兮,恬莫知我之用老。
歷韃靼而皇明兮,肆不殄乎傳襲。
尚幸朱門之真詮兮,揭日星于九域。
析之精而不亂兮,盡蠶絲而牛毛。
合之大而無外兮,極海闊而天高。
布方冊而明著兮,靡賢愚而可階。
矧姚江之聰明兮,寧有惑于他歧。
顧不勝夫好徑而欲速兮,妄意一蹴而作圣。
遂匍匐而歸陸兮,聘邪诐以害正。
秉良知而為辭兮,徠眾髦而力嗾。
詬大學(xué)之補亡兮,把古本以躪蹂。
擬朱圣于洪猛兮,暗自況于抑驅(qū)。
攬真胡而曰圣兮,寔陽擠而陰附。
子王子之濫號兮,驗四海之風(fēng)靡。
遂致榛蕪我圣道蠶食我民彝,如水益下狂怪百出。
斬伐四國,感召沈秋。
倒持太阿,授之以柄。
毀形裂冕,茍且寄命。
嗟乎二百年于此矣,而其因仍者不已矣。
是其反覆沉痼,而驅(qū)羅妖氛又以類至。
既禽獸之日交,又鬼魅之歲熾。
馀波及于東溟,泣龍血以反袂。
推本源之所自,念誰任于其咎。
覿腐儒之瑣瑣,焉為亡而焉有。
惟間氣之所鐘,斷厥案而為首。
匪敢荷于議讞,皇之衷兮爾負(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