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思誠(?~一一四七),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挺之子。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試中書舍人,尋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二、六三)。四年,起知臺州(同上書卷七九)。十七年卒(同上書卷一五六)。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六【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僑居撫州臨川,字定夫。管師仁后。歷官至大中丞、金部郎中。寧宗嘉定五年除廣西提刑、兼經(jīng)略安撫橫山羅甸,代百姓輸上供麥秋苗,為緡巨萬。三遷至大理少卿。有《定齋類稿甲乙集》。
管湛,字定夫,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鑒子。歷大理寺主簿,累官至倉部郎中。嘉定五年,除廣西提刑,移本路轉(zhuǎn)運使,遷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三遷至大理少卿。見本書所收諸題記,蔡幼學(xué)《育德堂外制》卷四,李劉《梅亭先生四六標準》卷二一,《南宋制撫年表》卷下。
人物簡介
道祖首座者。成都人也。緇裘敝履。健于游操。鄉(xiāng)音見圓悟。眾笑之。然悟愛其品堪任大法。乃以即心是佛話。上下鞭策之。祖忽開悟。于是出語驚人。人莫測也。一日圓悟白眾。以祖為堂中第一座。眾竊議曰。老漢大有鄉(xiāng)情在。祖輒為眾入室。騁其石光電閃之機。素稱強項魁杰者。皆為失色。尚馀二十許人。祖驀擊案問曰。生死到來如何回避。左右無對。祖擲下拂子。奄然脫去。眾大驚。亟聞圓悟。悟至召曰。祖首座。祖張目視之。悟曰。抖擻精神。祖點首竟長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