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耽羅。本乇羅國。九韓之一也。初無人物。良高夫三姓神人。從地涌出。一日見木函浮至海濱。紫衣使隨來開函。有青衣三處女。乃曰。我是日本國使。吾王生三女。聞三神人將欲開國而無配。命臣侍來。宜作配。以成大業(yè)。仍忽乘云而去。三人以歲次分娶。就泉甘土肥處居焉。
⑵ 新羅百濟時。耽羅王渡海歸款。三神人所出處。名以毛興穴。至今有三石鼎。三姓初出。仰見天文。仿北斗形筑臺。分據(jù)之。仍名七星圖。
⑶ 清陰南槎錄。漢挐山頂土色。皆如人家經(jīng)火壁土。安知非千萬年前劫灰也。南溟小乘。松岳山斷壁上。有波濤嚙食之狀。黃塵清水之說。豈孟浪也。
⑷ 斗泉。在屏門川西。世傳。飲者能飛百步。胡宗旦來壓其氣。遂亡。將雨則金氣浮出水面云。
⑸ 新羅時。賜耽羅王高厚號星主。至今有星主村。耽羅王筑長城于海邊。古堞尚存。高麗穆宗。畫進飛揚島。
⑹ 山木為北風所靡。枝皆南指。峰頂輒凹陷如臼。石多孔穴。狀類怪石。
⑺ 山南。多瘴氣。島中。無寺財。巖窟。產(chǎn)石鐘乳。翠屏潭,長兀岳。皆有龍湫。
⑻ 島中。不產(chǎn)鹽鐵木綿。又不養(yǎng)蠶。村家聚石筑垣。不涂泥。八月望日。男女共聚歌舞。設照里戲。又作鞦韆戲。
⑼ 村家筑土堀。無房突。覆茅而不編結。男女皆負木桶而不戴。土性浮燥。故驅牛馬踏田。始播種謂之足踏。
⑽ 島人多壽而無素封者。勞役之事。皆使女四五作隊。共搗一臼。必發(fā)相杵之歌。音調甚悽苦。村女鮮有伉儷。每歲三月。盛妝迎赴防軍于浦上。引至其家。作迎郎送郎曲。
⑾ 島中。習于應敵。官屬村民。未壯皆帶劍。皤皤者能彎強弩。島民事漁狎海。多溺死。故以生女為重。京城隔遠。難于科宦。皆以執(zhí)事官衙為榮。
⑿ 白蠟樹。高數(shù)尺。二月。有津液糝綴枝間。漸凝成蠟。八月。刮取用之。島民斫綠梔為爨。二三里香風不斷。旌義貢玳瑁,珠貝。牛島及大靜加波島。產(chǎn)鸚鵡杯,螺杯。
⒀ 妓輩皆被羅縠。而貧民。穿一蓑衣卒歲。方冬積雪。冬柏杜鵑爛開。草色如春。蝴蝶飛來。高齡田在州東。諺傳。唐船敗處。治田者。或得碼碯等物云。
⒁ 長兀岳龍池邊。積海蛤殼。俗傳。海鳥銜置。其鳴貢貢。謂之貢鳥。村人以蛇為神。不敢殺。佔畢齋詩。庭除草際遇錢龍。咒酒焚香是土風。島中無虎豹及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