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保。城皆頹圮。而不許修筑。新作長廊。以居戍卒。雍正時所創(chuàng)云。
⑽ 二道以后泉味惡。路遇冷井。輒汲去。首譯病落后。送醫(yī)護來。
⒁ 瞻。沈陽小西門內(nèi)林本裕。乃明遺民。與語可悅。灣上雇人病重可憐。
⒂ 保。城外有寺。乃順治愿堂。有碑以金字字填。又有順治墓。以碧瓦覆其墓閣。
⒃ 路逢馬上才者。捷如飛鳥。又見兩少女跨索。如我國才人之為。
⒄ 一板門二道井泥路。素稱險艱。自雍正筑道以后。行路無礙云。
⒇ 五臺子,六臺子。皆明時煙臺。今廢。是日宿十三山。
(21) 小凌河,寧遠衛(wèi)。皆明與汗征戰(zhàn)之地。
(22) 寧遠城外。有汗伊嘔血臺。城內(nèi)有降將祖大壽牌樓。
(23) 保。東關(guān)驛丞。郎林本俗之子。致酒饌來款。兩水河驛丞之子年十三者。秀郎解字可愛。
(24) 山海關(guān)城外有汗伊將坍八里堡有望夫石
(25) 關(guān)內(nèi)有文廟極荒涼。城外有新墳。墳上植紙旗可駭。
(26) 初欲宿永平府。遇雪卒凍。乃入雙望鋪。饋酒仍宿。
(27) 路有一拳石。稱仙人飲驢之槽。過昌黎縣。有峰明秀。稱退之文筆峰。
(28) 永平城南。有李廣射虎石。城北數(shù)十里。有夷齊廟。
(29) 是日三使泛舟河水。舉網(wǎng)得魚。諸裨唱歌舞。郵卒吹葉。
(30) 榛子店壁上。舊有浙江俘婦季文蘭詩。而今則無。高麗堡。即我國俘虜人所居。村前有水田。
(31) 到別山店。聞有宋家莊在道南。迂行往尋。莊是明末宋義士所居。
(32) 吳三桂開關(guān)納胡之后。天下皆為胡。獨宋莊筑城自保。
(33) 莊內(nèi)有將壇壓臨城外河。在薊州城外。
(34) 薊州酒頗有名。城內(nèi)有寺。樓上臥一大佛。
(37) 路傍見蒙古兒年七歲。佩弓矢。以石為的而射輒中。又有喪車過而鼓樂隨之。
(38) 路傍有康熙賑政碑。自通州至京城。皆筑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