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乞伏國仁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宋書》樂志曰:武帝永初元年。改晉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后舞。并蕤賓廂作。孝武孝建二年九月。建平王宏議以為祖有功而宗有德。故漢高祖廟樂稱武德。太宗廟光曰昭德。魏制武始舞武廟。制咸熙舞文廟。則祖宗之廟。別有樂名。晉氏之樂正德、大豫。及宋不更名。直為前、后二舞。依據(jù)昔代。義舛事乖。宜釐改權(quán)稱。以凱容為韶舞。宣烈為武舞。祖宗廟樂??傄缘聻槊?。若廟非不毀。則樂舞別稱。猶漢高、文、武。咸有嘉號?;?、景二主。樂無馀名。章皇太后廟。唯奏文樂。明婦人無武事也。郊祀之樂。無復(fù)別名。仍同宗廟而已。詔如宏議。古今樂錄曰:宋孝武改前舞為凱容之舞。后舞為宣烈之舞。
于赫景明,天監(jiān)是臨。
樂來伊陽,禮作惟陰。
歌自德富,舞由功深。
庭列宮縣,陛羅瑟琴
翿龠繁會,笙磬諧音。
簫韶雖古,九成在今。
導(dǎo)志和聲,德音孔宣。
光我帝基,協(xié)靈配乾
儀刑六合,化穆自然。
如彼云漢,為章于天。
熙熙萬類,陶和當(dāng)年。
擊轅中韶,永世弗騫。
⑴ ○《宋書》樂志?!稑犯娂肺迨??!对娂o(jì)》五十五。
① 隋書樂志曰:大壯舞取易彖云大壯。大壯者。壯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也。古今樂錄曰:大壯、大觀二舞。以大為名?!独献印吩?。域中有四大?!墩撜Z》云。惟天為大。今制大壯、大觀之名。亦因斯而立義焉。
隋書樂志曰:梁初猶用凱容宣烈之舞。武帝定樂。以武舞為大壯舞。文舞為大觀舞。又曰:大壯舞奏夷則。大觀舞奏姑洗。取其月望也。二郊、明堂、太廟。三朝同用。古今樂錄曰:梁改宣烈為大壯。即周武舞也。改凱容為大觀。即舜韶舞也。陳以凱容樂舞用之郊廟。而大壯、大觀猶同梁舞。所謂祠用宋曲。宴準(zhǔn)梁樂。蓋取人神不雜也。
高高在上,實(shí)愛斯人。
眷求圣德,大拯彝倫。
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
朱光啟耀,兆發(fā)穹旻。
我皇郁起,龍躍漢津。
言屆牧野,電激雷震。
闕鞏之甲,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漂杵浮輪。
我邦雖舊,其命維新。
六伐乃止,七德必陳。
君臨萬國,遂撫八寅。
⑴ ○隋書音樂志。《樂府詩集》五十二。《詩紀(jì)》九十七。
悠悠草昧,穆穆經(jīng)綸。
乃文乃武,乃圣乃神。
動龕危亂,靜比斯民。
誕應(yīng)休命,奄有八夤
握機(jī)肇運(yùn),光啟禹服。
義滿天淵,禮昭地軸
澤靡不懷,威無不肅。
戎夷竭歡,象來致福。
偃風(fēng)裁化,暅日敷祥。
信星含曜,秬草流芳。
七廟觀德,六樂宣章。
惟先惟敬,是饗是將。
⑴ ○南《齊書》樂志。《樂府詩集》九。《詩紀(jì)》六十三。
營泰畤,定天衷。
思心緒,謀筮從。
田燭置,爟火通。
大孝昭,國禮融(刪定顏辭。○同上)。
功燭上宙,德耀中天。
風(fēng)移九域,禮飾八埏。
四靈晨炳,五緯宵明
膺歷締運(yùn),道茂前聲(同上)。
饗帝嚴(yán)親,則天光大。
舄奕前古,榮鏡無外。
日月宣華,卿云流靄。
五漢同休,六幽咸泰(同上)。
南《齊書》樂志曰:武帝建元初。詔謝超宗造明堂夕牲等歌。并采用謝莊辭。賓出入奏肅咸樂。牲出入奏引牲樂。薦豆呈毛血奏嘉薦樂。迎神奏昭夏樂。皇帝升明堂奏登歌。初獻(xiàn)奏凱容宣烈之樂。還東壁受福酒奏嘉胙樂。送神奏昭夏樂。并建元永明中作也。其凱容宣烈樂、嘉胙樂。太廟同用。
彝承孝典,恭事嚴(yán)圣。
浹天奉贐,罄壤齊慶。
司儀具序,羽容夙章。
芬枝揚(yáng)烈,黼構(gòu)周張。
助寶奠軒,酎珍充庭。
璆縣凝會,琄朱佇聲。
先期選禮,肅若有承。
祗對靈祉,皇慶昭膺。
⑴ ○南《齊書》樂志?!稑犯娂范?。《詩紀(jì)》六十三。
釃醴具登,嘉佾咸薦。
饗洽誠陳,禮周樂遍。
祝辭罷裸,序容輟縣。
蹕動端庭,鑾回嚴(yán)殿。
神儀駐景,華漢高虛。
作靈案衛(wèi),三只解途。
翠蓋澄耀,罼帟凝宸。
玉鑣息節(jié),金輅懷音。
戒誠達(dá)孝,底心肅感。
追憑皇鑒,思承淵范。
神錫懋祉,四緯昭明。
仰福帝徽,俯齊庶生(殷淡辭?!鹜希?/span>。
皇帝御縣十有九載,與今為再見于上帝。
惟王者父天母地,尊祖配天,顧已疏于三歲,矧克修于十年。
我藝祖之膺圖秉箓也,道冒六合,功該八埏。
儒臣夙咨,合饗載嚴(yán)。
破前王之陋,揭來世之先。
前期祼鬯,至日潔蠲。
于穆太宗,重華比隆。
歲元葉吉,二祖并崇。
列圣揚(yáng)休,是則是共。
感生配祀,火正奉祠。
興國顯太一之祐,咸平昭五帝之宜,熠耀皇文,森羅帝儀。
炎祚中興,熙事孔明,偉上圣之繼照,顯睿德之升聞。
中更孽臣,胡然弄兵,攙搶搖空,戈鋋滿地,宮而不郊,禮廢以墜。
倬彼元臣,運(yùn)膺泰亨,天子善任,英明不疑。
和氣充塞,抃蹈布野,年谷豐衍,災(zāi)沴消伏,日月燭乎幽衢,雷雨灑乎冤胔。
爾元老兮以蒲為輪,爾雋髦兮復(fù)招以旌。
拔偏裨兮人自期于衛(wèi)、霍之列,秉圭符兮家不遜于龔、黃之名。
日月功兮課中才之士,拘攣脫兮待非常之英。
郁然龍翔,油然霧蒸。
用能包藏之奸,天發(fā)其橐,干紀(jì)之夫,神趣其縛。
豈曰無幣兮今泉流,豈曰無粟兮今紅稠。
稱鈞衡兮物不頗,解琴瑟兮聲惟和。
天子曰:「嘻,爾相之力」。
元臣拜手:「我后之德」。
天子不居,薦之上帝。
乃稽玉歷,乃練上日。
歲紀(jì)之申,日至之辰。
先成乎民,乃及乎神。
奉牲以進(jìn),博大以碩,奉粢以登,有芬其苾。
祝無愧辭,天其饗必。
時也絳闕天低,宮壸漏遲,六龍雷動,千官影隨。
原廟先謁,圓丘載祗。
奠奉云陽之璧,瑞陳宗伯之圭,露凝冰簋,云飛寶彝,虞豆夏蕨,罍酒象醍。
肅肅乎觚壇之靜,洋洋乎英莖之遺。
龍章兮袞煇,玉采兮旒垂,天容兮雍愉,天步兮委蛇。
臣工巍峨,環(huán)佩參差。
玉鱗金猊,燔燎煙霏。
神光若交,對越靡違。
永言配命,流慶丕基。
禮成樂諧,人神以熙。
宗卿奏畢,殿監(jiān)授衣。
已乃輅車樊纓,龍旗日升,清蹕警岳,周廬徹星。
登龍翳芝,蛟蟠螭騰,鸞驂豹尾,黃鉞金鉦。
月卿按節(jié),九軌塵清。
乃御端門,乃宣巽澤。
陰山瀚海,杳無垠域,頌聲滂洋,流祉融液。
此人之和也。
六花先紛,前星澄彩,寒氣霽嚴(yán),晴光散靄,數(shù)點(diǎn)灑空,適當(dāng)肆沛。
此天之和也。
天人并和,歷數(shù)無疆,天子萬壽,元臣作朋。
靈監(jiān)觀下,方外慰寧。
答天閎休,宣烈斯人,益彊不怠,吾相吾君。
丕休哉!
唐虞鳴和,明良載歌。
惟唐有臣,亦賦《南郊》。
矧伊我朝,文學(xué)成林,鋪烈揚(yáng)芬,寧遜昔人?
望云章之玉冊,想翠鸞之芳塵,是用作歌,憲世千億。
宣之樂章,刻之金石。
煌煌日月揭高穹,一氣昭蘇萬域通。
軌度璣衡齊舜政,本支盤石盛周宗。
天人葉應(yīng)三階泰,山海梯航九譯重。
濟(jì)濟(jì)簪紳羅象緯,桓桓仗衛(wèi)列羆熊。
豈惟盛代規(guī)模遠(yuǎn),自是神謨駕馭雄。
卉服氈裘歸版籍,炎風(fēng)朔雪入提封。
丹山旭日儀祥鳳,大澤云雷起伏龍。
一夜瑤光才貫月,三宮瑞氣已騰虹。
謳歌允屬歸依地,調(diào)護(hù)何煩羽翼功。
禮重郊禖昭簡冊,頌騰星海播歌鐘。
事光五典三墳上,化本關(guān)雎麟趾中。
率土歡呼均遠(yuǎn)邇,盈庭蹈舞簉臣工。
神扶奕業(yè)重熙洽,天縱英姿自幼沖。
燕翼百年基有永,綿區(qū)一視慶無窮。
偏邦亦與頒宣烈,圣渥還蒙錫賚隆。
遼左威加安反側(cè),山東詔下泣羸癃。
文星映塞旄頭落,壯士迎郊劍氣沖。
可但藩維覃布慶,佇看巢窟迅除兇。
霜臺玉署芳猷重,霽月冰壺雅操同。
江右精英鐘贛水,寧南淑氣挺恒峰。
當(dāng)筵逸發(fā)瞻風(fēng)裁,將命周旋見禮容。
賜帶橫腰藍(lán)玉潤,宮袍纈眼越羅紅。
馳驅(qū)原隰身猶健,閱歷艱危道益豐。
僻壤不期逢盛典,老身何幸躡仙蹤。
聲名山斗聞高義,道學(xué)河汾聽下風(fēng)。
德氣薰人心似醉,華言憑譯耳猶聾。
清談霏處瓊瑤屑,彩筆揮來紫翠茸。
應(yīng)有宿緣相感結(jié),卻驚佳會似萍蓬。
樓高山雨(樓名)頻聯(lián)席,亭豁皆春(亭名)幾策筇。
舊跡時尋大平館,靈襟遙寄廣寒宮。
登臨氣槩三韓隘,陶寫風(fēng)煙萬象從。
王晉初疑降緱嶺,廣成還似住崆峒。
笙歌縹緲瑤池宴,冠蓋聯(lián)翩玉樹叢。
白羽乍搖魂已爽,烏紗欲整醉還慵。
香凝燕寢森雕戟,風(fēng)飏旗亭簇?絨。
雨后微涼生殿閣,晚來空翠入囪櫳。
登門自詫榮光溢,下榻全忘位望崇。
一字過褒知契合,片言相許覺神融。
睹天快若初披霧,就日真如可愛冬。
每誦篇章應(yīng)口沫,自憐衰朽已頭童。
陽春遺響誰傳郢,流水知音幸遇鐘。
方識使華誠俊乂,故將恩德及耕傭。
精衷益激尊中夏,車甲寧稽賦小戎。
指日燕然將勒石,從今渤海可漂(一作標(biāo))銅。
天開紫塞妖氛凈,日轉(zhuǎn)青丘喜氣充。
諸將傾河洗兵甲,齊民擊壤樂桑農(nóng)。
高標(biāo)莫挽沖霄鶴,勝跡空留踏雪鴻。
衰草長亭秋漠漠,亂山孤驛雨濛濛。
歸帆碣石重溟外,仙路扶桑萬國東。
鰲背青山云叆叇,鯨邊白浪雪巃嵷。
冥庥自仗神明力,外物何曾芥蒂胸。
達(dá)去如斯程叔子,恬然自在呂端公。
前賢偉量應(yīng)追武,斷港涓流敢較洪。
峴首遺芬碑突兀,屋梁殘夢月朣朧。
來時碧葉迷汀樹,去日金風(fēng)落井桐。
六月鵬程窮汗漫,五云龍闕上穹窿。
吁謨更掌絲綸密,獻(xiàn)納重承雨露濃。
聚散有期分手易,歡娛難再轉(zhuǎn)頭空。
牢愁可耐尊前苦,衰鬢空添鏡里松。
無限別懷重寄語,遠(yuǎn)人加額望時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