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以尚

共 6 首
供奉天廟姿,飛躍及奔馬。
錐秦誤索韓,榮漢勭方賈。
義聲振龍荒,號召遍區(qū)夏。
逐日功詎虧,蹈海志乃寫。
俠骨馨馬革,裂眥東城下(芷園文豪武俠,闖賊陷神京時,大節(jié)不屈。隆武中,徵兵閩粵。王師敗績,清兵乘勝入粵。公將歸命紹武,王師敗績,粵東又陷。公遂倡義羅浮,與九江、中宿、龍門為犄角。增江之役,單騎入萬馬中,結纓而死。得其首者,懸之都門,七日顏色不變,秀眉如畫,怒發(fā)欲指。當事者過之,雙瞳躍出,向東方飛去。子胥剮目,何以尚之。夫使救死扶傷,不敢合力西向以成帝業(yè)。芷園、云淙,其軍鋒之魁乎。)。
賊遁(乾隆辛亥)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早慮賊當遁,屢停續(xù)調師(前據保泰等奏賊匪于九月初一夜間將附近唐古特所儲糧石概行燒燬予早即料賊匪必將逃竄況彼果覬覦前藏則扎什倫布相去不過數日八月廿一日彼至后藏距保泰發(fā)摺之期已及兩旬何以尚在后藏株守此其無能之態(tài)已可概見但調兵大舉亦須在明春現在已交冬令官兵到彼雪深路險豈能罙入窮追而糧餉為軍行至要藏中現又采辦不易若令所調兵丁及跟役萬馀人齊至藏坐食殊覺可惜是以屢次飭諭鄂輝成德等祗可令先到之兵駐彼其馀所調之兵及鄂輝等已調而距藏尚遠者竟可暫緩赴藏以節(jié)糜費待至明春先期調??亦不難于集事茲據保泰奏賊匪搶掠廟中器具及鑲嵌之物已于九月初七日逃竄果不出予意料之中也)
兵威遵養(yǎng)暫,路險待通期。
掣肘原無涉,埋根更有時。
罪他棄藏說,在我豈應為。
⑴ 此事初起意謂如果賊匪祗因索欠啟釁尚可責令清還債項不值勞師遠涉今竟敢肆行侵擾若因其遠遁遂爾將就完事竟不進兵聲討安保一二年后賊人不復來侵擾則是我?guī)焺诙\兵逸轉為其所使矣惟是道路險遠此時既不能深入而將來大兵進剿需用糧餉亦當預為籌備現令孫士毅等悉心核辦至加明春雪化之后軍食充足兵力壯盛即可分路前進痛蹂躪剿戮使之震懾國威庶不敢復萌詭計侵犯邊界耳
⑵ 保泰于廓爾喀侵擾之后一籌莫展其先方勸達賴喇嘛移住太寧幸而達賴喇嘛尚有見識不肯遷移茲又奏賊匪雖去而藏中之人概不可信仍欲將班禪額爾德呢及達賴喇嘛遷移內地殊覺出人意表賊匪不敢竟至前藏其無能畏葸情形已畢露及賊人已遁轉欲遷避是慮賊人復來竟將藏地甘心棄置不知是何肺腑稍有人心者斷不出此前后藏地為班禪額爾德呢達賴喇嘛駐錫之地康熙雍正年間兩次用兵俾得安輯寧居予自臨御以來振興黃教以綏撫蒙古群藩豈可棄之如遺且國家當全盛之時帑藏充盈兵威彊盛予數十年來武功屢舉自平定準夷回部金川以及緬甸安南等處無不歸我版圖今將屆歸政之時一旦遇此小丑轉將先世綏撫之地置之不顧則予之前功不盡棄耶保泰此奏竟屬喪心顛倒罪無可逭不可不嚴加懲治已令鄂輝至彼將伊永遠枷示藏地以為不盡心國事者之戒
清口稍治洪澤湖,黃河永逸計誠無。
陡聞老壩為患矣,已過秋分有是乎(高晉等奏八月十五六等日因上游發(fā)水黃河陡漲三尺馀又值連日雨驟風狂十九日子時將外河南岸老壩口堤工漫溢過水大溜全注缺口約寬七十馀文其漫水由山子湖流入馬家蕩下連射陽湖歸海附近之板閘淮安一帶俱被水淹房屋間有坍塌人口亦有損傷現飭確查撫恤并調集官弁設法堵開云云十八日已過秋分水勢何以尚至于此然則白露后水冷沙澄之說南河殊不爾也)
蕩析早知壞廬舍,浸淫更慮薄城郛。
賑赒堵筑胥應急,分敕諸臣莫緩圖。
⑴ 先是洪澤湖水漲下河每受其患壬午南巡閱視湖河情形于五壩酌定水志如壩志多過一尺即將清口拆開十丈視志尺多寡以定口門寬窄俾資宣泄水小則收筑如常十馀年來下河得免水患職此之故獨治黃則實無一勞永逸之策也
⑵ 昨淮關監(jiān)督伊齡阿奏關署水深八九尺其附近之地大概可知而淮安更在其下未稔被水情形奚似其水曾否進城倉廩市廛有無淹浸已傳諭詢問深為廑念并飭何煟馳往協辦如需用秫□等科物則自豫省采辦頻河而下以資速濟急工并遣大學士舒赫德乘傳迅往董視遄期合龍以慰殷注
宴坐齋中成詠(乾隆己酉) 清 · 弘歷
初到暮春似仲春,陰寒花事一無有。
小駐六朝如廿朝,回暖棉輕換皮厚。
柏蒼松翠固無改,紅者杏桃綠者柳。
予之喜者寧在茲,麥發(fā)于阡禾種畝。
然而喜中恒帶愁,愁盼藏西軍驛糾。
藏固雪區(qū)西更大,長夏弗消冬益富(葉)
昨年臺報至秋末,原稱廓爾喀賊走(上年夏間駐藏大臣慶麟等奏報有廓爾喀部落侵擾后藏西邊之事因為之撥兵籌餉命鄂輝成德巴忠等駐往辦理至九月中自山莊迥蹕至御圍日即據慶麟等奏稱賊人聞大兵將至已釋圍紛紛竄遁因屢行傳諭不可以賊退即行撤兵若賊人聞我兵已回復潛出滋擾成何事體必當示以兵威使知畏懼或傳喚伊頭目前來嚴飭立定疆界不敢再犯方為得體嗣鄂輝等先后到彼節(jié)次據奏賊匪本可立即殲除總因天氣甚寒雪山阻隔現在大兵由第哩浪古迤北山下覓有小路冰雪稍薄之處先用牛只踩過跟蹤步行攀援前進正月十三日已齊抵宗喀地方開賊眾等現在聶拉木界所俟官兵到彼尚有乞求申訴情事自當相機恩威并用以期迅速蕆事等語計此時早應辦竣何以尚未奏到半年以來朝夕盼望郵章為之弗置)
自茲朝盼及暮詢,展轉遂至半年久。
安南之事則已定,黷武有戒弗窮究(葉)。
佳山水間富麗春,慚愧居心祛物誘。
上之十五年己未孟春。親耕于東耤。臣時年十六。獲瞻盛儀。謹述此賦。
協洽之歲,月旅大蔟,甲乙統(tǒng)日,吉日維亥。
王帥卿士,爰征蒼牧,易彼王耤。
于時民玆胥樂,載謳載謠,咸曰展矣皇哉。
于戲我后洵盛典也,客有博古而好問者,惠然而來。
率爾而詢乎余曰:蓋聞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于人。
是以君垂拱于上,而庶辟呈其職,百工供其力。
或垂裳而無為,或南面而恭己。
尊莫高于萬乘,卑莫污于農圃。
且以匹夫之身,不可備百工之事,而況于萬乘之主乎。
有田畯焉,有農正焉。
奚必躬執(zhí),然后為農。
耕且為國,君子不屑,鄒叟固刺其齷齪。
論爽德而為美談,罔規(guī)譏而反頌服。
豈其未達而然歟,抑非凡識之攸覈者歟。
蒙竊惑焉,惟子攄舊發(fā)幽,以剖寡識。
余憮然有間,乃盱衡而憖曰:善哉子之問也。
美則美矣,然所謂末學膚受,曉一而未析其二者也。
吾雖魯塞,槩為子敷之。
夫民者萬物之元,而非農無以生。
農者天下之本,而非民無以成。
農須民成,民須農生。
肆在生民之初,巢奠陶宅,茹實餐血。
既鉆乃燧,肇火厥食。
神農儼其啟極,百谷紛其載植。
理污濕以辟洫,拓皋京以南東。
田野歙其易耨,黍稷碩以穰穰。
爰秋穫以夏耰,膴黎用夫底寧。
是以先王制禮立極,曰教暨養(yǎng)。
教之維何,致孝為先。
養(yǎng)之維何,務本為先。
所謂致孝者,禋誠敬于祖禰,奉烝嘗與礿祠。
所謂務本者,勤游豫以懋農,翼厥黎于富庶。
式身先之,民乃率服。
躬稼以供齋明,親繭以給冕黻。
羲文逖而道泯,竟禮樂之騫缺。
恒未遑而誼貢,靖鮮終而虢拾。
紛背本而循末,憯莫懲而相襲。
克憲古者幾希,彌年所于千百。
惟我后挺天縱之懿相,纘先烈以樹極。
繩玄靈以軼武,藐百王以峻德。
亦三思以顧愆,勖自強而不息。
躬追養(yǎng)于宗祧,感烝烝于時物。
思先勞以勤己,緝舊章而敬止。
于時斗建青陽之躔,日離營室之次。
蒸陽鼓發(fā),潛戶動股。
農祥晨正,土膏脈起。
益之以霢霂,孔優(yōu)且渥。
隰沃衍腴,灌饒溝足。
乃命司畿,澄隴野廬肅涂。
汰其沙礫,樵其蕭茅。
我田膴膴,如砥如矢。
層壇屹其岳立,翠幕蕤以翼舒。
太史觀禎,鉆龜端蓍。
辰良撰止,乙亥孔嘉。
禮官整儀,乘輿聿駕。
鸞輅儼以啟途,六龍驤以沛艾。
飏辰旒之渒渒,曳青蜩之離離。
千官景從,萬騎紛紜。
鑾鉦噦噦以欽欽,鼖鼓嘈囐以訇隱。
皞氏秉翟,豐隆滌塵。
百神森其備護,眷蒼坰以天旋。
紛紛翼翼以低回遹皇,沛若疾霆隱雷而激迅風也。
乃屆靈壇,靈壇孔陽。
絜爾牛羊,整爾祇誠。
揚■燎之炎煬,致高煙于田社。
神歆馨而顧德,膺元吉以百祉。
于是載即于野,天田孔臧。
伯益奠牛,詢正具骍。
衣維黕服,絡維縹鞚。
藍紼靛耒,紺轅黛衡。
我耜既覃,百儀既同。
既堅既好,既備既戒。
王乃冠通天綦玉笄,御袞衣紆皇組。
火龍黼黻,藻繂鞶厲。
執(zhí)玄圭之肅肅,佩蔥珩之將將。
司儀辨等,尊卑以張。
百僚有踐,星陳天行。
蟬冕金貂,肅甫端璋。
如鱗斯萃,如鴻斯翔。
渙乎若百源之宗于海,燦乎若夜光之剖諸蚌也。
伯夷相容,率由舊章。
禮秩義舉,威儀孔明。
翼翼師師,穆穆皇皇。
踖踖莫莫,濟濟蹌蹌。
信天下之壯觀,曠世之宏趾也。
聿降于野,式撫御耦。
常伯秉策,太仆執(zhí)轡。
載五其推,爰告爰止。
烝爾公卿,或七或九。
司農挈筐以藝種,祈父荷耒以耔土。
王反于壇,庶民終畝。
播厥百谷,王耤既臧。
厥禮載集,春日未央。
爾乃大饗于法宮,旒纊儼于宸極,百辟森以辰拱。
膳夫割牲,籩豆有楚。
旨酒嘉殽,賜胙行炰。
舉酬逸逸,飲酒孔偕。
莫怨具慶,既醉既飽。
砰廣樂之九奏,展泄泄以喈喈。
鐘鼓喤喤,簫管嘲嘲。
天顏酡斯,有愉其容。
臣具衎止,其樂融融。
不失其儀,萬舞幡幡。
赫如渥赭,各奏爾能。
王曰念哉,樂不可盤。
群臣宣警,獻納平平。
各淑其身,胥勖諸人。
酹以景福,眉壽萬年。
小大歡康,苾苾薰薰。
饔餼浹乎家陪,惠賜潤乎輿卒。
莫不歌舞乎大同,沐浴乎膏澤。
信古今之盛舉,君臣之至樂也。
斯時也道靡遐邇,地暨都鄙。
漁倪樵倩,田夫野耄。
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歟,何以能闡斯舉也。
其博聞強識,宏達大雅。
舉彈指延頸,有怡其色而喟然嘆曰:于戲,不圖今日復覿三代之盛美矣。
韜棲巖穴之士,咸背偽而歸真。
工商雜藝之倫,盡去末而反本。
惰農聞之曰:王亦食力,于是乎勤。
饕夫聞之曰:王亦重食,于是乎蠲爾。
乃鹖冠韋帶,銜黃戴白。
荷杖拂裳,彈蓑振褐。
左提右挈,前進后續(xù)。
或赍糧而跋涉,或連騎而絡繹。
咸相顧而鞠曰:盍往觀旃,圣政赫矣。
行人彭彭,車馬垡垡。
如市斯歸,其麗不億。
散漫雜沓而萃蔚,若魚頏而鳥頡。
盈野敷路,填墉溢郭。
或攀山而頫視,或緣崖而側目。
駢肩脅踵,連衽累祛。
黃塵曀陽,流汗成雨。
沓沓林林,繩繩兟兟。
如棋布寘,如石匝陳。
如織如灌,如麻如云。
郁乎若脩林之麗山卒,緝乎若茂草之苞衍隰也。
靡不發(fā)瞽披聾,動容拭目。
手抃足蹈,口頌心悅。
胥曰猗歟我后,侯其偉而。
或有長老皤叟,拜手稽首。
獻壽將美,因奏而稱曰:天生烝物,以倫為經。
人有百行,以孝為元。
百工之林農其本,萬事之族食乃天。
上以風動,下其尚也偃。
高以綱維,卑其張也騫。
于戲我后,昧爽丕顯,匪遑底寧。
安不忘危,處泰怵傾。
戰(zhàn)臨濟以漏航,凜朽索之馭奔。
遵繩墨以不頗,厲惕若而乾乾。
懼追遠之不及,眷稼穡之艱難。
惟谷是恤,利民斯行。
展三時之弘務,緝烈緒而有光。
敬事忘勞,所以示勖也。
躬親耒耜,所以示約也。
班推而舍,所以示節(jié)也。
自公及私,所以示秩也。
薦黍稷以供齊明,所以敬鬼神而孝皇祖也。
勸稼穡以給資具,所以虞國用而足百姓也。
欽誠殫于宗公,教養(yǎng)隆于烝億。
盛矣韙乎,孝于斯極。
農維曰力,維勖維約,維秩維節(jié)。
儀刑孔孚,萬邦為式。
是以禱之郊社,則神祇格而降之吉。
饗之禘嘗,則皇祖醉而錫之極。
群黎樂胥,遍為爾德。
屢效豐年之休,默亮無疆之福。
旸雨維時,如幾如式。
疆有滯秉,民無菜色。
國陳仍年之槱,士牣代耕之祿。
家贏養(yǎng)育之產,鄉(xiāng)優(yōu)恤救之畜。
民咸收??反淳,戕巧抱愨。
捐金于淵,抵璧于谷。
賤犀象而不珍,擲玳瑁而不簇。
厥寶斯何,惟善與谷。
仁風綏而外衍,義聲抗于無域。
雍熙洽乎上下,贊天地之化育。
皞皞蕩蕩,徽猷四塞。
不知其遷,順帝之則。
是以淵鞠夏沼之鱗,磩藝帝庭之葉。
頤東囿之仁趾,儀丹穴之玄翼。
登皞黃而埒隆,狹三王為?齪。
稽之二典,則猶可駢廓齊式。
方之雅頌,則不翅易歲改日。
匪所好余敢阿,寔未毫釐于什佰。
此其德之流而效之稷也。
即炎神之膚公,棄劉之馀烈。
實敷教之大經,為邦之要業(yè)也。
烏得謂齷齪,烏得謂爽德。
子大夫休矣,徒爾屑屑。
吾將授子以詩,遂頌以賡之。
其辭曰:倬彼甫田,有沃其疆。
式遵舊趾,日吉辰良。
王赫斯臨,萬品率從。
王推而踆,百美攸鐘。
恤隱除眚,庶民匹休。
濟濟髦士,亦孔之膚。
式熯莫愆,神祇攸扶。
受天之祐,厥禠孔膴。
鼓以風雷,潤之雨露。
疆域翼翼,禾易長畝。
我黍彧彧,我稷薿薿。
穫我公田,爰及我私。
于以齊明,以饗以祀。
薦之烈祖,烈祖顧止。
神嗜飲食,永錫純嘏。
曾孫保定,壽考萬周。
民樂其利,受賜孔阜。
千斯其倉,萬斯其箱。
于昭峻德,不顯其光。
遐不黃耇,永綏無疆。
言未罄,客瞿然自喪,竦然起敬。
斂手再拜曰:鄙夫以莽滅之識,知粗而不究其精。
今聞君子之言,渙然冰釋,如披重霧而睹白日也。
勛華大哉之君,三代可封之俗。
何以尚玆,走雖不敏,請終身而誦服焉。
昔思追杜老,近始識漁洋。
上下千古事,平生一瓣香。
與君拈五字,取法自三唐。
律敢誇今細,言從敘舊長。
是書裒集日,及在蠡吾鄉(xiāng)。
紙上尋師苦,鐙前點句忙。
筌蹄時未悟,訓詁事方將。
博士驢書卷,天吳鳳倒裳。
憶初辭帖括,何處得門墻。
桑梓畿維赤,淵源脈溯黃。
人寧契丹篆,書或借青箱。
裘費千狐聚,廚分一臠嘗。
草堂舊箋釋,樹義各矜張。
毛鄭功誰任,錢盧象未忘。
紛綸說經井,絕倒解頤匡。
一一神針度,恢恢巨刃揚。
拈花聊借笑,觀水豈徒航。
尚恨微言晰,偏于雜箸詳
云霄幾毛羽,流落一豪芒。
顧我方求路,真如乍裹糧。
睡驪珍計顆,細蟻綠分行。
胥聽人稱小,潢仍手自裝。
其年迫冬律,仲月踐嚴霜。
就食鸂溪渡,全家滱水陽。
憂馀心怛怛,悲極淚浪浪。
月照村居靜,風呼野色荒。
繩樞一面牖,苫草半間房。
狼籍殘篇帙,紛披出篋囊。
以窮惟自奮,所得賴君商。
削槧懷鉛事,茹糠飯糗旁。
此如昨日耳,忽已十年強。
蛺蝶飛逾遠,芙蓉蒂更芳。
雖同萬里客,不比百花莊。
畫紙棋何益,敲針釣太狂。
驕兒俱誦句,小女已扶床。
借問續(xù)文選,何如學曉妝。
肅雍君比鄭,神韻我?guī)熗酢?div class="out2rkf" id='poem_sentence_36_1574225_comment'>
即此覘全豹,歸歟自五羊。
詩還離(去聲。)西閣,家本近南塘。
只要捻書籍,何須足稻粱。
吟關意飛動,思豈晝微茫。
直舍千家注,遙收萬丈光。
家庭問答語,瑣細匯鈔藏。
他日重回首,前賢遠擅場。
時因浣花詠,夢到帶經堂。
盡古人三昧,如觀馬九方。
淺深隨歲月,磨練出津梁。
亦不徒聲律,期君和予倡。
按:此詩大致已通矣,何以尚松懈至此?蓋未曉串鍊銜勒之故也。
⑴ 予師山左李正甫侍御,侍御為吾邑黃昆圃宮詹門人,宮詹則漁洋門人也。
⑵ 各條皆散見先生所著三十六種書內。
⑶ 元鄭氏允端,閨秀之學杜者也,有《肅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