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22—1076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幾圣。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三司戶部判官、尚書祠部郎中。為文簡古不俗,尤工于詩,以文學受知韓琦。琦欲薦充館閣,不果。有《韓忠獻遺事》、《祠部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四二八強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韓琦判永興軍,辟為主管機宜文字,輾轉在韓幕府六年。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九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遺詩文為《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于卷末。
強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幾圣,錢唐(今浙江杭州)人。慶歷六年登進士第,歷為泗州司理參軍,浦江、東陽、元城諸縣令。受知于韓琦。神宗立,琦罷相判永興軍,又移鎮(zhèn)相、魏,皆辟為管勾機宜文字,表章書記,多出其手。琦數(shù)薦之朝廷,謂宜在館閣,然未及大用,仕僅至三司戶部判官、祠部郎中。熙寧九年卒,年五十五。工詩,句出驚人,書記必聲比字屬,他文則簡古不徇俗。著有《韓忠獻公遺事》一卷(存)、《祠部集》四十卷。見《宋史》卷三五六《強淵明傳》,曾鞏《強幾圣文集序》(《元豐類稿》卷一二),《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隱季。強至子。仁宗元豐八年進士。累官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黨,立元祐黨籍,分三等定罪,構成黨禍。超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翰林承旨。卒謚文憲,一作文獻,又謚文定。預撰《政和五禮新儀》。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子,浚明弟。舉元豐八年進士,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遂濟成黨禍,以故亟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大觀三年蔡京罷相,出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以疾改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jiān)修國史。卒,謚文憲。《宋史》卷三五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四二七【生卒】:1107—1174 【介紹】: 宋紹興馀姚人,字周伯。胡宗伋子。高宗紹興五年進士。任州縣官二十余年,始召為正字。孝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建議沿邊屯田,供南來流民耕種。乾道元年,為宗正少卿,除吏部侍郎。后以目疾出知處州。復拜給事中、進禮部尚書。數(shù)請去。虞允文當國,建策恢復中原,沂數(shù)梗其議,遂以龍圖閣學士提舉興國宮。卒謚獻肅。
胡沂(一一○七——一一七四),字周伯,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紹興五年登進士甲科,歷州縣,至二十八年始入為正字。累遷吏部員外郎,轉右司。孝宗受禪,除國子司業(yè),尋擢殿中侍御史。乾道元年為宗正少卿,進中書舍人、給事中,除吏部侍郎兼權尚書。六年,以徽猷閣待制知處州。八年復拜給事中,進禮部尚書,擢龍圖閣學士。淳熙元年卒,年六十八。謚獻肅。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