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18—1079 【介紹】: 宋梓州永泰人,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世稱石室先生、錦江道人。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歷知陵、洋、湖州。與司馬光、蘇軾相契。工詩文,善篆、隸、行、草、飛白,尤長于畫竹。有《丹淵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九八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調(diào)靜難軍節(jié)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后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志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歷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歷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淵集》(簡稱新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生卒】:1041—1098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淳甫,一字夢得。范鎮(zhèn)從孫。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從司馬光修《資治通鑒》,書成,除秘書省正字。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實錄》檢討官,歷給事中、翰林學士。哲宗親政,出知陜州。紹圣初,言者論其所修《實錄》詆斥神宗,附會司馬光變更新法,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昭州別駕,永州安置。卒謚正獻。撰《唐鑒》,論述唐高祖至昭宣帝三百年間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集》。全宋詩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純父),一字夢得,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初仕資州龍水令(本集《送七主簿赴龍水》),后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居洛陽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詩》。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為秘書省正字。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實錄》檢討,遷著作郎兼侍講。四年,拜右諫議大夫,遷給事中,兼國史院修撰,為禮部侍郎。六年,拜翰林學士,因叔百祿在中書,改侍講學士。八年,因反對章惇入相,以龍圖閣學士出知陜州。后以元祐黨籍連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昭州別駕,安置永州、賀州,又徙賓州、化州。元符個元年卒,年五十八。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復龍圖閣學士,寧宗時謚正獻。有《唐鑒》二十四卷、《帝學》八卷,及《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睹急畟麋废录硪痪?、《宋史》卷三三七有傳?!》蹲嬗碓?,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一五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字夢得,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從孫,百祿侄。嘉祐八年登進士甲科,授試校書郎、知資州龍水縣。熙寧三年,司馬光辟為同編修《資治通鑒》,隨光十五年(其中在洛陽十三年),有唐三百年叢目及長編,祖禹實掌之。元豐七年《通鑒》成,遷秘書省正字。歷右正言、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討官、著作郎兼侍講。元祐四年,遷右諫議大夫,依前兼侍講,充實錄院修撰;尋拜給事中。次年監(jiān)修國史,進禮部侍郎。七年,為翰林學士、翰林侍講學士。八年,又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知制誥、兼知國史院事。紹圣初,哲宗親政,復行新法,祖禹以「元祐舊黨」,出知陜州,繼逐于永州、賀州、賓州、化州等地安置。元符元年十月卒于化州,年五十八。祖禹久在經(jīng)筵、史館,與修《神宗實錄》,著《唐鑒》、《帝學》、《古文孝經(jīng)說》(此三種今存)等多種,《唐鑒》尤為著名,時稱「唐鑒公」。又有文集五十五卷(存)。《宋史》卷三三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