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愚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君言西山頂,自古流白泉
上為千牛乳,下有萬石鉛。
不愧惠山味,但無陸子賢。
愿君揚其名,庶托文字傳。
寒泉比吉士,清濁在其源。
不食我心惻,于泉非所患。
嗟我本何有,虛名空自纏。
不見子柳子,馀愚污溪山。
潦倒少矍鑠,臞儒馀愚迂。
半面便健羨,無渠吾胡娛。
袖手久不偶,鋪書如枯株。
索寞各作惡,呼車姑須臾。
五年不去任推擠,慚愧鉛刀試割雞。
妻子久甘塵滿甑,兒童嘗笑醉如泥。
恨無遺愛寬齊市,空有馀愚汗冉溪。
此去會應(yīng)書下考,于潛癡女勿輕啼。
不把余愚自污溪,幽棲粗免宦途迷。
披襟快卻風(fēng)來北,隱幾從教日向西。
世味淺深曾染指,人生得喪已忘蹄。
半窗林影搖森翠,讀罷書頭燕落泥。
文章小技等反眩,供人一笑即可卷。
不用彫鑿愁真君,自雖差苦誰留眄。
穿珠度曲安用蟻,隨車無傷須似醉。
忘機可與海鷗游,順性堪觀庭虎媚。
斂藏鋒刃諱切玉,蛺蝶已甘兒女撲。
先生乃我忘情交,共讀三元琳字綠。
身寄浮生心不寓,名雖今人實是古。
天地歸君一指齊,溪山厭我馀愚污。
死生哀樂各拋了,相見忘言握手笑。
招邀且入無何游,輕脫休為造物誚。
謂君洗髓追黃眉(東方朔古事。),謂君專氣如嬰兒。
胡為又逐好事輩,漏泄天奧誇雄詩。
斗腸無奈郁回薄,瀉作懸河浩難酌。
惠然見貺意何深,忍把酸寒容易酢。
君看人心翻覆里,紛紛喜怒如鋒起。
吾儕出處貴如愚,美羽自戕看孔翠。
哀吾生之孔艱,痛賦命之奇薄。
自初免于襁褓,失所恃而孑孑。
望九泉兮莫追,呼日月而泣血。
誰撫愛而育我,思彌久而益切。
欲捐生而自引,永從游于黃壚。
顧萱堂之未空,忍延喘于須臾。
哀一身之無處托,仰后母之恩渥。
思古人之難處,心常戒而惕若。
顧余雖未遺于膝下,彼大義則如一。
茍純心之誠宜,諒天鑒之昭晰。
神明之猶可格,矧名同于母子。
爰盡心而竭力,尚無間于彼此。
懼一心之或愆,若履冰與臨水。
何皇天之不吊,今反遭夫不祥。
衣上之蜂一掇,黯黮之惡始彰。
余心之純且直,恐彼物之肆毒。
忽奔走而前救,反自求其辛螫。
何夫子之信讒,忽生疑于所不疑。
令余露宿而風(fēng)餐,長號天而雪泣。
天漠漠兮不聞,情紆軫而莫之白也。
惟彼反哺之烏,尚天倫之不捐。
矧余萬物之最靈,焉忍生計于萬一。
仰戴天而俯履地,雖欲欺焉不得。
縱不及王季之孝,余豈同于塵聚。
掇蜂之豈云嫌乎,諒萬萬無此理。
茍余志之有他,天厭之天厭之。
雖神明之所共知,父不知兮柰何為。
悔余誠之未殫,獲前世之惡名。
茍所行之正直,諒明明如日星。
人雖間于其間,反推心而感激。
父生疑兮母生讒,故余之所以為惑。
彼大舜之至孝,雖得遭此變厄。
諒玄德之動人,竟祗豫而能格。
余愚昧而莫及,雖九死其難贖。
愧千古之流臭,肝膽摧其若裂。
臨絕命而拉琴,作履霜之一闋。
遂為嘆曰:茫茫古今,有此理耶。
民莫不谷,我獨于罹。
我罪伊何,衣蜂之掇。
天長地久,此恨難泄。
君子不惠,寧寐無訛。
已矣乎天實為,謂之柰何。
人生在世間,所貴能知道。
立志要堅固,著工宜及早。
孜孜茍不息,令名可以保。
嗟我極無知,老去空潦倒。
可惜好光陰,何暇論深造。
善豈不如人,氣削自煩懊。
五十始覺然,收拾耿中抱。
爐寒不成丹,浮念未易掃。
窒欲最為難,遷善誠至寶。
須令實在己,御之堅城堡。
亞圣有謨訓(xùn),持志氣勿暴。
力行非由他,蚤夜以慥慥。
衛(wèi)武懋德業(yè),九十猶戒告。
劉公頗刻苦,七年方堅操。
有為當(dāng)若是,爾曹勿草草。
繼志在忠孝,肯堂追先考。
爾曹茍能此,吾死不懆懆。
按:季父修巖先生每以敬為誨語。不啻丁寧。余愚魯不省。卒無所成。但悲嘆窮廬?;谥疅o及。非親履此境界。不能知此苦心。每為汝輩言屢屢不止者。誠出于自訟之馀。而望汝曹汲汲者專以此也。須于敬字上致不息之功。一動靜貫終始。以求至乎圣賢地位可也。初雖齟齬難入。久久既熟。則沛然自有馀裕。其樂豈可勝言哉。但徒敬不能成業(yè)。又不能久而無間斷。必須熟讀古圣賢書。體驗于身心而深味之。則亦必有得力處。非言語文字之所能及。且須寸寸腳?實地。不可為浮談大口也。以言為教。固為無益。在于爾曹。豈容泛聽耶。勉旃勉旃。無怠無怠。戊子正月日。病父書贈兒輩。
浪走東西歲月遷,暮途回首意茫然。
憑君試問吾家景,依舊秋塘霽月妍。
按: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此孔圣所以發(fā)傷今之嘆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輕言之。誠使言顧行行顧言。行之于未言之前。言之于既行之后。則凡發(fā)乎口而為言者雖欲易。亦不可得也。余愚魯于他技。自度無一可執(zhí)。粗知詞章記誦外。有自己切近事。而亦不曾著一日力。甘處下流而莫之恥。點檢自家平生言之尤行之悔。未可以一二數(shù)也。時讀古人書??脊湃思窝攒残?。則或有慨然發(fā)憤處矣?;蛴行廊粫奶幰印R嗷蛴兴欢允д咭?。玆非本然之良心牿之未盡也耶。于是始欲收拾此心。作得吾家生計。而惟其求之不誠。守之不固。斷之不勇。依違于天理人欲之間。而不能自立。彷徨乎正路曲徑之交。而莫適所從。邪思妄念。侵鬨吾方寸間者。不勝其擾擾。一日之暴。其如十日寒。何哉。追記往時。有贈吾弟二絕。其一。蓋以勖吾弟。其一。蓋以自勖。計今已過五六年矣。年加而業(yè)不進(jìn)。言出而行不及。不亦冒先圣之誅。而負(fù)七尺之躬乎。尋常間未嘗不發(fā)汗沾背也。吾弟心和而靜。行端而方。自在髫齔。所向慕不凡下。志已奇矣。見已高矣。其所就應(yīng)不沒沒矣。振吾宗而大吾門。非吾弟之望而誰也。然吾有懼焉。何者。有其始。不必成其終。敏于言。不必銳于行。譬之稻粱膾炙。人孰不知為養(yǎng)生之具。而食焉而不知其味。嗜之而不至于飽。則雖多。亦奚以為。終不免為半涂而廢。卒同歸于自暴自棄而已。要須一劍兩段。壁立萬仞。凡世間。榮辱得喪。名利聲色。一切外誘。舉不足以動吾之肺肝。移吾之志向。然后步步皆實。庶免夫行不及言之恥矣。此其難也。凡吾所陳。皆吾所受病之深而不能自藥者。故聊言之。非謂吾弟亦如是也。然如不以人廢言。而取以自省。則安知不為進(jìn)修之一助也。嗚呼。非言之難。而行之難。惟吾弟牢定腳跟。日征月邁。母使汗血之行。中路而止也。因書其后以歸之。以備他日觀省云爾。青兔臈月日。書于三溪之寓舍。
愚人有愚還不吝,一半分向溪神貸。
溪神一夜怒不休,桂旗翻風(fēng)靈雨晦。
飄然來訪漆園蝶,永夜啾啾語悲嘅。
前宵八詩子羞否,一笑吾將敷衽對。
文章半世坐一愚,萬事風(fēng)塵自憒憒。
青云洛水智者居,不容吾人愚拙態(tài)。
膏肓一疾謝不得,愚亦隨人來楚塞。
蠻溪受我卻不辭,八愚翻歸題品內(nèi)。
池堂溪壑強與名,總坐馀愚無不逮。
人生有累苦難磨,山水無心同被穢。
山川從古以人名,此事如今君莫悔。
貪泉愚谷地何罪,萬古因人辱未艾。
人間無恨足智人,一個何曾溪上在。
誅茅卜居只我愚,肇錫嘉名元不悖。
狂騃我已飽僇辱,淺狹君亦不灌溉。
從來比德兩不殊,宜爾茲邦著吾輩。
區(qū)區(qū)自辦亦一愚,笑爾明神三尺啄。
□□□□□□□,□□□□□□□。
□□□□□□□,砉吸神亦唯唯退。
清溪從此是非定,日向蘭洲洗吾佩。
鏡賦(壬寅) 清 · 南有容
宜陽子有鏡焉,日南錫貢。
藤原巧作,圜鈿方柄。
乾坤時若,剛中虛外。
陰陽靡錯,前炳耀其砥平。
象秋月之高逴,背雕鏤之精奇。
繽松蘭與龜鶴,鬼出智而假人。
般失藝而顧愕,宜陽子愛之匹罃珠。
貴之上和璞,制綠錦而為衣。
攻文檀以為匣,時出藏而高揭。
紛萬類其來集,蓋中有一夫焉。
其為人也,希眉齬齒。
脩眸敷頰,惟宜陽子之貌是侂。
烏巾素衣,博帶長衱。
惟宜陽子之服是服,宜陽子有言自吻。
夫已為之啑啑,宜陽子有笑發(fā)齒。
夫已為之噏噏,宜陽子有視在目。
夫乃為之脈脈,宜陽子有聽在耳。
夫乃為之屬屬,宜陽子有喜在心。
夫亦趯趯,宜陽子有憂在眉。
夫亦戚戚,宜陽子燕坐用靜。
夫乃穆穆,宜陽子服事用作。
夫乃圾圾,越夫氣色之變精神之運。
惟宜陽子是接,宜陽子不悅。
乃諗于夫曰粵稽化宰之成形也,有脩有短。
有美有惡,或方或圓。
或豐或薄,或堅或脆。
或肥或瘠,或槁或澤。
或黝或晰,帝舜重瞳而蒼頡四目。
仲尼圩頂而墨子蹙頞,亢倉耳視。
李嶠耳息,句踐長喙。
公孫祛舌,越椒狼聲。
重耳駢脅,李賀通臂。
婁公短腳,共工朱髯。
華元皤腹,公孫呂面廣三寸。
伍子胥眉間一尺,平原銳首而李固鼎角。
盧杞藍(lán)面而馬周火色,何郎美如傅粉而王相黧若潑墨。
茲其大別也,人之稟性于天也雖同。
及其拘于氣質(zhì)則有智有愚有粹有駁有通有塞有清有濁,或柔或剛或勇或怯或?qū)捇蛎突蛱摶驅(qū)嵒蛄蜇澔蚯苫蜃净騼€或奢或疏或密或勤或惰或緩或暴或銳或鈍或辯或吃。
是以孔方尊乎仁義,老乃貴其寂滅。
楊一發(fā)而猶吝,墨磨頂而不惕。
許聞禪而洗潁,屈傷讒而懷石。
嬴并六猶不慊,期帶索而自足。
孟環(huán)轍而明義,管顯伐而上譎。
夷嗟殂而表微,蘇騖從而甘族。
矧乃湯孫有辛,柳季為蹠。
茲又其大別也,七情均賦。
因感異出,是以甲者怒而乙者喜。
乙者哀而甲者樂,未有見人之愛厥子而吾亦愛之。
見人之惡其仇而吾亦惡之,見渴者之欲飲而吾亦求飲。
見饑者之欲食而吾亦求食者也,是故兆人之聚。
求其貌之同,不獲一焉。
萬人之邑,求其心之同。
不獲一焉,千人之市。
求其情之同,不獲一焉。
于是乎著乎形者有好有丑,主乎心者有兇有吉。
發(fā)乎事者有得有失,茲非化宰妙用。
烝生所由立歟,自余得子。
左右余側(cè),一日之中。
動靜云為,萬變之積。
上而百體眾態(tài)髭莖顏澤頭膩甲垢手理臂絡(luò),下而纮纓領(lǐng)裔縫線緯縮純素縭緇補綻彌缺。
微而聆矚瞻瞠眺眄覸眣嘯咜噫嚏嚬嗅哂噱呷啞唔咿呼噓嚅囁,細(xì)而莞逌瞿惴愁恚勃咈悵憶嗟唉慊滿忡愕偃仰欠伸倚偏佇蹕指挑攀拊飲啜咽嚼。
子乃惟余是睨,惟余是學(xué)。
匪先匪后,筳應(yīng)響答。
猶謔猶嘲,大慧小黠。
傅說之厥象惟肖,辟茲則鹽施之不同。
顏回之不違如愚,辟茲則堯桀之難合。
于是時也,離婁不能辨彼我。
余亦惝乎其自失,然則舜頡奚以異。
孔墨奚以別,驪姬嫫母奚以辨。
皋陶驩兜奚以擇,孰為短而孰為長。
孰為白而孰為黑,是子上亂天機。
下?lián)厦駱O也,且子將諛余順余愚余弄余。
納余于大慝者歟,將忠余愛余師余慕余。
于余乎取式者歟,其諛余也。
余無所事子,其忠余也。
吾何善服子,請聞其說。
夫乃不悅,對言于余曰噫嘻甚矣。
胡言之錯,子既難余。
請有以復(fù),且子知同之同。
不知異之異,子惟余之同是疑。
余惟子之異是惑,子其余聽。
余乃子告,陰陽費化。
乾坤軋軸,陶蒸磅礴。
乃出庶物,雖臺有形。
惟帝丕錫,厥賦惟均。
不豐不嗇,昔者伏羲人首。
今子人首,堯舜兩目。
子亦兩目,禹稷一口。
子亦一口,湯文兩耳。
今子兩耳,伊周孔顏。
莫不上手而下足,今子上手而下足。
昔者圣人以目視以口言,今子以目視以口言。
昔者圣人以耳聽以手足動,今子亦以耳聽以手足動。
越夫鬒發(fā)之傅于頭,鬢剃之傅于頰。
唇齒之傅于口,眉睫之傅于目。
須髭之傅于頤,爪甲之傅于手足。
乳之傅胸臍之傅腹,一受之天。
暨圣同得,暨圣胥若。
而伏羲堯舜禹稷湯文伊周孔顏皆為圣人,子弗為圣人而奚若。
古者圣人上衣下裳首幘而足襪,今子亦上衣下裳首幘而足襪。
暨圣同制,暨圣胥若。
彼為圣人,子弗為圣人而奚若。
凡子之得于性者,在天為陰陽五行之理。
在人為健順五常之德,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
暨圣同賦,暨圣胥若。
子匪不足而四,彼匪有馀而六。
彼獨為圣人,而子弗為圣人而奚若。
性既具矣,發(fā)而為七情。
曰喜曰怒曰哀曰樂曰愛曰惡曰欲,暨圣同稟。
暨圣胥若,彼匪加少而六。
子匪加多而八,彼則為圣人。
而子弗為圣人而奚若,茲非天之所與。
人之所受,不期同而大同者乎。
而子之有不同又奚若,子惛不知。
余將為子說,古者圣人。
目容必端,口容必止。
聲容必靜,頭容必直。
手容必恭,足容必重。
立容必德,氣容必肅。
故其視也明而能遍,其聽也聰而能達(dá)。
其言也時而有章,其動也正而有則。
以至衣服象度,威儀甚恪。
此圣人之體之備,而今子無乃或有闕歟。
古者圣人,奸聲亂色。
不留聰明,慝情詭志。
不接心術(shù),外絕誘內(nèi)絕惑。
性無偏倚而極其中,情無妄肆而合其節(jié)。
以至天地位萬物育,此圣人之德之全。
而今子無乃或有缺歟,且子髫年知學(xué)。
長大彌篤,夙興夜寢。
孳孳矻矻,惟群圣之言是誦。
惟先王之道是悅,天地之盈虛。
陰陽之消息,幽而為鬼神。
明而為禮樂,王霸之所為用。
儒墨之所由別,與夫山河草木之為山河草木。
飛走鱗甲之為飛走鱗甲,日月之所覆。
造化之所斡,蘊之以湛深。
發(fā)之以辟闔,其畜芾矣。
其文蔚矣,而人之所備。
子則闕焉,人之所全。
子則缺焉,將無乃知躐乎遠(yuǎn)而略諸近。
意騖乎博而遺諸約,感于外者恒煩而操于中者恒奪。
情之易蕩而性則易鑿歟,子謂余子之顯是象。
余惟子之隱是燭,子謂余子之相是肖。
余惟子之心是??,子毋余恧。
余將子詰,自余事子。
獲侍于密,雖自病于狹中。
豈塵垢之累跡,子乃屢顧。
加余于膝,寔慚清厲。
過蒙拂拭,余無隱乎毫發(fā)。
子亦為之修飾,當(dāng)其時也。
瞬有度聽不側(cè),儼乎其止。
容乎其嘿,百體惟貞。
眾儀靡忒,瞻視可畏。
衣冠并飭,肅然自將。
莫違繩尺,至夫萬物之有形有氣者。
與接為構(gòu),缊紛匝沓。
耳得之以為聲,目得之以為色。
口得之以為味,鼻得之以成臭。
林林匆匆,往來交薄。
則吾于是時,覸子之貌。
向之侃侃者,今而惄惄。
向之翼翼者,今而踖踖。
氣若詘焉,情若鑠焉。
動止亟若失焉,語言疾若咈焉。
若喝焉若惙焉,咄焉呾焉。
終而翕合焉,茲豈非境嬗神變。
五官失職者歟,于是性違其養(yǎng)。
麟在梏兮,情失其帥。
猿透柵兮,惡幾之萌。
洪波汨兮,善端之?dāng)尽?div id="3axr8ni"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70_1072902_comment'>
?蘗札兮,一切循外。
百理皆縮,佗人已知。
惟子不覺,子不知愧。
余則代忸,子之欲廋。
余則已察,余不規(guī)子。
子不我悏,雖然余欲明言以駁子。
子將苦余誱,余欲微言以儆子。
子將疑余匿,余故從子之為。
與子偕作,子能為善。
余從而善,子之為惡。
余隨而惡,凡余之效子者莫可畢舉。
請陳其略,子嘗處獨。
厭然踞肆,無所不為。
反以顧余,余方效子之為而愧子心駭子目。
子則唾余之面,余亦唾子之面。
子乃瞿然笑,其項發(fā)赤。
余亦瞿然笑,其項發(fā)赤。
子方對人斂其衽整其膝,余亦斂余衽整余膝。
子乃反顧,啞然哂曰彼處于獨則肆。
對乎人則飭,其心鄙之。
微發(fā)其齒,余亦啞然哂。
微發(fā)其齒,子又反躬而慚。
俯首而惕,余亦反躬而慚。
俯首而惕,余之規(guī)子。
蓋皆類此,其于進(jìn)德去忒。
詎無益歟,子之賢歟。
余與榮焉,子之不肖。
余與辱焉,雖其近佞。
惟子之學(xué),雖其似讜。
惟子之則,子惟自省。
于余奚謫,于足宜陽子拱手以作。
惝乎自失,久而后謝曰。
子有良箴,敢不自勖。
恒恐失墜,有累明哲。
既琢既磨,余達(dá)子弼。
若形影之相隨,終吾生而毋斁。
⑴ 壬寅余嘗述此賦。其時方讀選賦。蓋有意于古而未能成章也。詞多不醇。然往往有一二語近似。其托意亦頗有可采。棄之不能無惜。姑存之云。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