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通和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詠史(下) 其一 關(guān)羽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巴山漢水本興劉,諸葛才華備酂留。
但得關(guān)髯師廣武,北州韓信在南州(自注:玄德禮賢下士,忍辱懲忿,有如處女。關(guān)武相從久矣,恃勇負氣,無所不侮,當孤危無援之時,以無人視天下。使羽能忍一時,因?qū)O權(quán)善意,以女嫁孫登通和,申其盟好,呂蒙雖有陰謀,權(quán)當念魯肅言,不遽圖羽也。孫權(quán)欲絕玄德,先取孫夫人;羽女為權(quán)子婦,權(quán)遽肯圖羽哉。一女可得荊州,失荊由于一罵,天乎,人也何尤。)。
風雨從他不足愁,夜來篷屋艤沙頭。
只應杯酒偏相適,??彤敃r好狎鷗(風雨。指兵禍。杯酒。言以誠信通和也。是日。宣慰使與倭使語及約條。喻以壬辰日本無故動兵。得罪我國。歲遣舟只。義當減定云云。副官平景直乃大怒曰。貴國若爾。必有后患云云。多發(fā)恐喝之言。故答之以此。其意猶言爾雖以兵禍恐嚇。我自有備。今復何懼。不若以誠信通和。絕其疑畏之心。如海鷗之來狎人也。其后約條講定時。果減定歲船只數(shù)。彼使等終不敢違拒而去。)。
春自無愁耳。
笑無端、一枝淺絳,半林新翠。
便擬東風相寵惜,暗約柳絲縈系。
喬相賺、落霞片紫。
斜日煙籠沈海底,早蛟風、亂剪云皴碎。
鮫淚冷,彌天墜。

寒凘漸結(jié)流觴滯。
便拚得、蘭亭休賞,龍門堪醉。
糝徑不遮春草綠,略染西峰螺髻。
刪不了、朗清天氣。
乍與碧桃爭粉素,柰鉛華、俄頃成流水。
今視昔,應如是。
八月十六日。朝發(fā)正陽。少憩龍淵潭。景致如火龍?zhí)?。行十里入長安寺。法堂高幾數(shù)十丈。丹碧照輝。雄高甲于東方。佛榻前。有香爐無盡燈。制作奇妙。俱是中國之物云。往觀靈源洞。觀所謂黃泉江地獄門。水是金色。亦是造物戲劇處。望見明鏡臺。臺高數(shù)十丈。四面如削玉??赏豢缮稀P№窗l(fā)。歷見地藏庵。仍過白和塔。有西山碑。是先祖所撰。又有彥機碑。是伯父所撰。又有能照碑。白軒之所述云。過表訓小憩。轉(zhuǎn)向萬瀑洞。與諸兄弟相會。過火龍?zhí)?,青龍?zhí)叮嬷樘?,龜潭。望獅子峰。坐萬瀑巖石上。飲數(shù)杯。望見普德窟在于半空中。朱闌隱映紅葉玉峰之間。真是仙界。使笳笛兩工先上于庵中。憑欄而吹。隨風斷續(xù)。響入云霄。僧徒皆以為仙樂。吾輩雖已知之。而亦不能無疑。相與步行石徑。徑甚危峻。行數(shù)里許。有銅柱撐立于巖石間。上有鐵鎖維之。攀躋之時。銅柱時或動搖。俯視萬瀑洞。不翅千仞。毛骨竦然。巖上有小窟。窟中甚明朗清灑。安小佛像數(shù)軀。是高麗王子所創(chuàng)云。此庵甚高孤。僧徒不能常居??諒U已久。禪房有袈裟一件。小憩而發(fā)??谡家宦?。示同游昆季(甲辰) 清 · 李殷相
七言律詩
小庵高在彩云中,危棧巉巖鳥道通。
鬼物亦窮慳秘術(shù),神工曾策斲成功。
玲瓏銅柱橫千尺,縹緲朱闌跨半空。
錦繡瑯玕看不厭,笛聲寥亮夕陽風。
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 其二 (乾隆辛亥)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華筵卜晝不卜夜,保泰之謀汁眾圖(集韻汁與協(xié)通和也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以旅于東井)
愛聽實規(guī)曰淵凜,厭聞虛譽效嵩呼。
自知老矣當益壯,粵若時哉弗可孤。
漫對花鐙還失笑,十年前我那旋殊。
六旬紀滿擬還京,望雨厭華因免行
仍似向年茲度慶,難辭諸國共攄誠
張燈迎節(jié)示恩惠,撫景當秋愜朗清
卻逮官軍剿苗窟,馳情盼捷正怦怦。
⑴ 今年為予御宇周甲之年中外臣民同欣祝嘏亦屬千古罕逢之吉祥盛事去歲朕意今秋萬壽節(jié)前由熱河回京受賀繼因前歲冬雪未優(yōu)去春又復闕兩因命將今歲慶典停止舉行若仍于萬壽節(jié)前回京則王公外藩以及大小臣工必將再四懇請既滋靡費而去春所降之旨轉(zhuǎn)覺不誠是以今年仍于熟河過萬壽節(jié)再行回鑾至明年丙辰歸政后嗣皇帝以天下養(yǎng)然非整句壽辰亦仍在此度慶后韋木蘭行圍也
⑵ 今歲蒙古外藩及左右哈薩克并南掌緬甸使臣同來山莊慶賀萬壽節(jié)前已頻經(jīng)宴賚茲復于十四日仍于萬樹園陳設燈火俾眾共觀非為誇美亦因其遠道攄誠是以優(yōu)加恩惠而連日天氣晴朗眾情歡悅益盛上蒼眷佑也
題南宋兩朝綱目備要二首一韻 其二 (乾隆甲午)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孟浪挑金固匪宜,幸和可忘詰戎師。
西山豈啻工章句,一疏興衰實系之(真德秀論和議大略云為國者當示人以難犯之意不可示人以易窺之形況彼之待我者方驕我之恃和者大重恐盟好既成志氣愈惰宴安鴆毒之禍作彼乘我不備以長其謀將無以應愿以通和講好為權(quán)宜以修德行仁為實務蒐討軍實申儆邊防如是而國勢不張外虞不弭者未之有也德秀此疏于安危盛衰之故實能切中豈徒講學工文已哉)。
快晴(乾隆乙酉) 清 · 弘歷
達晨猶密云,情知霖雨矣。
時行故不妨,究以晴為美。
禺中漸開豁,卓午云盡徙。
須臾遂朗清,蔚藍天似水。
湔暑颯涼生,拂郁霽光委。
屬念在農(nóng)功,吾安得無喜。
叢殘詩碣倚頹垣,姓氏傳訛竹素園。
記否嚴陵投贈句,南窗家世本蘇門(集仙宮有元人右刻詩首題詩寄集仙南窗煉師嚴陵楊大倫頓首末題天歷己巳夏孟書于練庠冷齋南窗煉師者集仙宮住持提點沖靖守正凝和法師孫應元也故詩有煉師蘇門仙丹灶煮白石之句韓浚嘉定縣志載此詩題云寄集仙宮葉煉師案續(xù)吳錄云嘉定之集仙宮宋嘉定十七年道士葉子琬建子琬為兩街都道正賜號沖妙大師此詩作于元天歷中不得與葉同時)。
和尚太守謠(旃蒙大淵獻) 清 · 舒位
王樹勛者,不知何許人。始在揚州木蘭院為道者,后入京師廣惠寺薙發(fā)為僧,稱明心和尚。尋以事發(fā),懲逐之,遂潛自蓄發(fā),變姓名,援例為湖北同知,擢守襄陽。會疆吏請改襄陽為繁郡,樹勛才不能勝,例應別調(diào)。吏部駁議,而樹勛則當解任,至都,御史湘潭石公(承藻)首發(fā)其奸。詰罪既實,編管黑龍江,并先于刑部衙門荷校兩月,然后發(fā)遣云。(嘉慶二十年六月邸報。)
棄民為僧如禿鹙,棄僧為官如沐猴。
宦成黃鶴樓中住,事敗黑龍江上去。
南來初寂寞,騎上揚州鶴。
北去尤蕭條,凍殺紇干雀。
無端忽慕竺法深,有時化為支道林。
碧紗籠邊鐘悄悄,青蓮缽底花沈沈。
石塔寺,無一縫。
金輪會,有萬眾。
吳國銅瓶五色堅,趙州布衫七斤重。
借得如意影,放下苕帚柄。
或現(xiàn)宰官身,或佩國公印。
兩眼看天雋不疑,五體投地霍去病。
豈知襄陽節(jié)度,乃有敘勛僧正。
聚處禪師之斗場,佳處仕宦之捷徑。
君不見南州傳法唐慧能,又不見西蜀入資漢長卿。
料得清貧饞太守,儼然天竺古先生。
恒星不見官星見,不看僧面看佛面。
悤悤一曲雉朝飛,啞啞三更烏夜啼。
州亦不可添,詩亦不可改。
白銅鞮上春如夢,黃金臺畔人如海。
珊珊者骨,種種者發(fā)。
不須笑整冠,且與翻著襪。
卿在雁門關(guān)來,師言石頭路滑。
鈴音云何劬禿當,禪味如是乾屎橛。
贈君以繞朝之馬撾,李斯之狗枷。
峨峨御史府,堂堂司寇衙。
五百劫,恒河沙。
二千石,優(yōu)曇花。
紆青拖紫波斯匿,偎紅倚翠摩登伽。
于是乎始墨,于是乎始髽。
汝受諸苦惱,何不出了家。
吁嗟乎,天下雖大,難容其身。
地獄之設,正為此人。
今我故我,無臣有臣。
束之高閣,問諸水濱。
初不若劉孝標,典校秘閣上
又不若楊法持,戰(zhàn)勝邊庭壯。
爰有薛懷義,行軍總管彼一將(懷義為行軍大總管,擊突厥。)。
復逮李罕之,中書門下此一相
韋渠既工古樂府,賈島亦登進士榜
國子祭酒理又玄,閤門祗候言非誑(宋青澗僧王守信趫勇善騎射,種世衡為帥,奏改三班借職,更名嵩。后誘元昊通和,進閤門祗候。)。
馮延魯去空遁逃,孫景元來曾供養(yǎng)。
而況徐湛之愛湯惠休,阮佃夫薦茹法亮。
青史十七部,白發(fā)三千丈。
既已追度牒,何又進治狀。
獨不見襄陽太守明和尚。
⑴ 峻本名法武,宋泰始初年八歲,為人所略,與母并出家為尼僧,既而還俗。梁天監(jiān)初典校秘閣。
⑵ 劉宋道人楊法持與齊高帝有舊,建元初為寧朔將軍。
⑶ 罕之即所謂李摩云者也。初為浮屠,后李克用表為中書門下平章事。
⑷ 渠從李白授古樂府,更為浮屠,韓滉表試校書,進至四門博士,再擢太常卿。
⑸ 島初為僧,名無本。韓愈教以為文,遂棄浮屠,舉進士第。
⑹ 徐陵弟孝克有口辨,能談玄理。侯景之亂,剃發(fā)為沙門,改名法整。后還俗,為國子祭酒。
⑺ 南唐馮延魯留守揚州,周師至,髡發(fā)僧服而逃。識者擒送周師,世宗釋還,終中書侍郎。
⑻ 劉宋時有法略道人,先為義康所供養(yǎng),與孔熙先往來,使法略罷道。本姓孫,改名景元,以為臧質(zhì)寧遠參軍。
⑼ 釋惠休善屬文,徐湛之與之厚。宋孝武命使還俗。本姓湯,官至揚州從事。
⑽ 法亮于宋孝武末年出家為道人,明帝初罷道,結(jié)事阮佃夫,累官齊高帝府冠軍參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